归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嘉实基金成长投资策略组投资总监。他以其鲜明的成长股投资风格而闻名,被市场誉为“成长猎手”。归凯的投资哲学核心在于寻找具备长期、巨大成长空间的高质量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以分享企业价值增长的复利效应。他的投资框架强调从行业、公司、管理层和估值四个维度进行深度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选股方法论。与传统的价值投资寻找“烟蒂股”不同,归凯更偏向于在“幸运的行业”中,寻找那些已经是“三好学生”并有潜力成长为“时代冠军”的伟大公司,其投资理念可被视为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合理价格成长投资)策略的杰出实践。
在星光熠熠的基金经理圈子里,归凯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他的履历堪称典范: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职业生涯起步于国都证券,担任TMT行业研究员,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归凯加入嘉实基金,从研究员做起,逐步成长为管理百亿规模资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他被市场贴上“成长猎手”的标签,这个称号精准地概括了他的投资特点。他不像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那样在打折处理的“便宜货”中翻找,而是像一位敏锐的猎人,在广袤的经济森林中,耐心搜寻那些体格健壮、基因优秀、奔跑速度极快,且未来还有广阔奔跑空间的“物种”——也就是高成长性公司。他追求的不是一时的价格反弹,而是企业内生价值持续增长带来的长期回报。他的投资组合中,常常出现像腾讯控股、迈瑞医疗、汇川技术等耳熟能详的行业龙头,这些公司无一不是其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归凯的投资并非依赖灵感或市场情绪,而是建立在一套严谨、可复制的投资框架之上。他将其总结为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如同一张精密的滤网,帮助他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筛选出值得长期持有的“珍宝”。
“投资首先要选对游泳的泳道”,这是归凯常常强调的观点。他所说的“泳道”,就是行业。他认为,一个公司的发展,既有赖于自身的努力(即Alpha),也深受其所在行业大环境(即Beta)的影响。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也曾说过:“当一个声名显赫的经理人去驾驭一家基本面糟糕的公司,不变的往往是公司的糟糕名声。” 归凯致力于寻找那些“幸运的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具备两大特征:
对他而言,在一个夕阳行业里寻找一家优秀公司,就像逆水行舟,事倍功半;而在一个朝阳行业里,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公司,也可能随着时代的浪潮获得不错的增长。因此,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自上而下地识别出那些能提供强大“行业Beta”的黄金赛道,主要集中在科技(TMT)、大消费、大健康和先进制造这几个领域。
选定了“泳道”之后,下一步就是挑选最有冠军相的“游泳健将”。归凯将伟大的公司比作“三好学生”,它们在三个方面都表现优异: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考察,归凯力求找到那些不仅当前业绩优秀,而且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
“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这是归凯投资哲学中非常人性化的一面。他认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或管理团队,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在商业世界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战场上,优秀的将领能够带领团队穿越周期,化危为机。 归凯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或CEO。他关注的特质包括:
他倾向于投资那些创始人仍在管理、且将公司视为毕生事业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家通常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更可能做出有利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决策。
在价值投资的大家庭里,对于“估值”的理解存在不同流派。归凯显然不属于只看重低市盈率 (P/E) 或低市净率 (P/B) 的“捡烟蒂”派。他认为,估值的核心是理解价值,而价值的核心是未来的现金流。对于一家高速成长的优秀公司,用静态的、历史的眼光看,估值可能永远都“不便宜”。 他的估值理念更接近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推广的PEG (Price/Earnings to Growth) 概念,即估值要与成长性相匹配。他追求的是“买得好”,而非“买得便宜”。具体来说:
总而言之,归凯的估值体系是动态的、着眼于未来的。他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以现在的价格买入,这家公司未来3-5年的成长性能否带来足够吸引人的回报?”
归凯的投资哲学最终体现在他的投资风格和基金持仓上,展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作为一名专业的辞书编辑,我们不仅要解释“归凯是谁”,更要提炼出普通投资者可以借鉴的智慧。从归凯的投资哲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