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 (Kuaishou),法律主体为快手科技 (Kuaishou Technology)(1024.HK),是中国领先的内容社区和社交平台。它以“拥抱每一种生活”为口号,最初通过一款名为“GIF快手”的动图制作工具起家,后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并迅速成长为国民级应用。快手的核心业务是基于短视频和直播,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系统。其商业模式主要围绕直播打赏、线上营销服务(广告)和电商三大支柱展开。与竞争对手不同,快手以其独特的“普惠”流量分发机制和浓厚的“老铁”社区文化而著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和信任关系,这构成了其商业模式和护城河的基石。
想象一下,一个热闹的乡村市集,而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超级购物中心。在市集里,你认识每一个摊主,你们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你买他的东西是因为你信他这个人。这就是快手商业世界的生动写照,我们称之为“老铁经济学”。“老铁”是东北方言,意指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它完美地概括了快手社区的核心——基于信任的强社交关系。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看懂快手是如何赚钱的。
每个内容平台都有一个灵魂,那就是它的算法。算法决定了你看什么,谁能被你看见。在这方面,快手和它的老对手抖音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这种“普惠”机制是一把双刃剑:
快手的收入主要来自三项业务,就像拉动公司前进的三驾马车。
这是快手最早跑通的商业模式。在快手的世界里,看直播给主播“刷礼物”(打赏)是非常普遍的行为。这并非简单的冲动消费,而是“老铁”社区情感和认同感的体现。主播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建立情感连接,粉丝则通过打赏来表达支持和喜爱。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直播收入的质量值得关注。它高度依赖社区的健康度和用户间的信任关系。一个稳固的社区能提供持续的直播收入,但这部分收入也面临政策监管和用户审美疲劳的风险。
相比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将广告业务做到极致的抖音,快手的广告业务起步较晚,长期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快手的广告形式包括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等。 起初,由于“普惠”机制和“老铁”文化,快手在插入广告时非常谨慎,担心破坏社区氛围,导致其“广告加载率”(Ad Load,即每100条视频中广告的数量)长期低于同行。但近年来,为了追求盈利,快手明显加大了广告商业化的力度。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观察点:快手能否在提升广告收入和维持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其长期增长潜力。
电商是快手最具想象空间、也最能体现其“老铁经济学”精髓的业务。我们称之为“直播带货”。 最初,快手的电商模式是为主播提供工具,让他们链接到淘宝、京东等外部平台。但很快,快手意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商闭环。于是,“快手小店”应运而生。 快手的电商,核心是“信任电商”。它不是传统电商的“人找货”(你上淘宝搜索特定商品),而是“货找人”。你在看一个养蜂人的直播,被他的真实和辛苦打动,于是你买了他的蜂蜜。你信任的不是“蜂蜜”这个品牌,而是“养蜂人”这个主播。这种模式的复购率往往很高。 从投资角度看,电商业务的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速、货币化率(GMV中能转化为公司收入的比例)以及自建电商闭环的进展,是评估快手未来价值的核心指标。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说,他要找的是“一座由宽阔的、可持续的护城河保护的伟大城堡”。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审视快手。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那么快手的护城河是什么?
然而,快手的护城河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来自抖音和微信视频号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日活跃用户 (DAU) 等关键数据上,快手长期处于追赶者的位置。这场“三国杀”的演变,是所有快手投资者必须持续盯紧的头号风险。
快手的灵魂人物是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程一笑是产品天才,打造了快手社区的雏形;宿华则具备更强的战略和商业化能力,带领快手走向壮大。他们提出的“普惠”理念,是公司价值观的基石。 近年来,快手管理层经历了调整,程一笑担任CEO,更聚焦主站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商业化。公司战略也从过去的“佛系”转向“狼性”,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盈利。对于投资者,管理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力至关重要。他们能否带领快手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是判断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
上市(IPO)初期的快手,和许多互联网公司一样,处于“烧钱换增长”的阶段,财报上的巨额亏损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它投入巨资用于市场推广,以争夺用户增长。 然而,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之后。快手开始全面强调“降本增效”,并首次实现了集团层面的季度盈利。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对于价值投资者,应该关注以下几个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
分析快手这家公司,就像打开了一本关于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价值投资的生动教科书。普通投资者可以从中得到几点宝贵的启示:
总之,快手是一家特点鲜明、优劣共存的公司。它既有基于信任网络的坚固护城河,也面临着残酷的行业竞争。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深入理解其独特的“老铁经济学”,并用价值投资的“滤镜”去审视其护城河、管理层和财务状况,才能在这场短视频的投资浪潮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