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患者依从性

患者依从性 (Patient Adherence/Compliance) 这是一个从医学领域“借”来的俏皮比喻。在投资世界里,它生动地描述了投资者能否严格遵守自己预先设定的投资计划和原则的能力,尤其是在市场剧烈波动、人心惶惶的时候。想象一下,医生给你开了一副药,嘱咐你按时按量服用才能康复。同样,一名价值投资者也需要坚守自己的投资“处方”(比如长期持有优质公司、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入),不因市场的短期“高烧”或“寒战”而擅自“停药”或“加量”。这种强大的纪律性,是区分业余投机者和专业投资者的试金石,也是行为金融学中用以对抗人性弱点的核心武器。

为什么投资也需要“依从性”

本杰明·格雷厄姆曾将市场比作一位“市场先生”(Mr. Market),他情绪极不稳定,时而兴高采烈,愿意出高价买你的股票;时而悲观沮丧,只想把手里的股票折价卖给你。

“不依从”的代价

如果一个投资者“依从性”差,就如同一个不听医嘱的病人,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导致“投资病情”加重:

如何提高你的投资“依从性”

成为一名“依从性”好的投资“患者”并非易事,但这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培养。

制定一份清晰的“投资处方”

在头脑冷静时,用笔和纸写下你的投资原则清单。这份书面计划应包括:

在市场疯狂时,拿出这份“处方”读一读,它能让你瞬间冷静下来。

理解你的“病症”:认识认知偏误

学习一些基础的行为金融学知识,了解常见的认知偏误,比如损失厌恶、从众心理、过度自信等。认识到这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思维“Bug”,就像了解感冒的成因一样,有助于你在“症状”出现时识别它、对抗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

定期“复诊”,但别天天看“病情”

完全不关心自己的投资组合是失职,但每天盯着股价波动则是在“喂养”你的焦虑。一个好的做法是:

建立一个“病友”支持系统

与家人、朋友或投资同好分享你的投资理念和计划。当你想要做出冲动的、违背计划的决定时,他们可以成为提醒你的“医生”或“护士”。一个理性的交流圈子,是抵抗群体性狂热与恐慌的绝佳“隔离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