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投资 (Growth Investing),是一种将目光聚焦于“明日之星”的投资策略。它不像它的“兄弟”价值投资那样热衷于在打折甩卖的货架上淘宝,而是愿意为那些潜力无限、未来可期的公司支付一个“溢价”。这些公司就像是班级里那个成绩突飞猛进、身高猛蹿的同学,虽然现在可能不是最高最壮的,但所有人都相信他前途无量。成长型投资者寻找的,正是这类营收、盈利或市场份额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公司,其核心目标是获取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而非稳定的股息收入。
想要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成长股”这位田径明星,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大海捞针般寻找未来的“十倍股”并不容易,但遵循一些线索可以提高成功率。
顺势而为,事半功倍。与其在夕阳行业里寻找零星的机会,不如投身于代表未来的大趋势中。例如,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能源革命等,这些宏大的叙事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批能够乘风而起的成长型公司。
亮眼的财务数据是成长性的直接体现。
即使是成长初期的公司,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Moat)来抵御竞争。这条河可能还不够宽深,但它的雏形必须存在,比如独特的技术专利、强大的品牌效应、难以复制的网络效应或高昂的客户转换成本。
长期以来,成长型投资与价值投资被描绘成华山论剑的“南帝北丐”,风格迥异,互不相容。价值投资者嘲笑成长投资者是“追梦人”,总是在为虚无缥缈的未来支付过高价格;成长投资者则认为价值投资者是“守财奴”,只会盯着后视镜开车,错过了无数伟大的公司。 然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一语道破天机:“成长与价值的投资策略是彼此相连的,就像连体婴一样。” 他认为,成长性本身就是评估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关键变量。一家能够持续高速成长的公司,其内在价值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因此,价值投资并非只买便宜货,而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好公司”,而“好公司”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成长性。 两者的真正区别,或许不在于是否关注成长,而在于为成长支付什么样的价格。一个极端的成长投资者可能愿意为梦想“不计代价”,而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则会寻求“以合理价格买入成长股”,这便是著名的GARP (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 策略,它完美地将两种理念的优点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