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销比例(概念上等同于 Earnings Yield),这不是一个官方的会计术语,而是价值投资圈里一个生动形象的别称,它本质上就是盈利收益率。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股票估值问题,转化为一个类似日常生活中“回本”的简单问题。想象一下,你买入一只股票的总花费是你的“本金”,而这家公司每年为你赚取的利润,就是给你的“报销款”。报销比例,就是每年能“报销”回来的金额占你总投资本金的百分比。这个比率越高,意味着你收回投资成本的速度越快,或者说,你为每一块钱的盈利所付出的价格越低。
计算报销比例非常简单,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市盈率(P/E Ratio)的倒数。
举个例子,假如“吃好喝好”公司的股价是每股20元,去年它每股赚了2元钱。
这个10%的报销比例告诉你,在当前价格买入,理论上公司需要用10年的净利润才能完全覆盖你的投资成本(假设利润不变)。这种思考方式,能瞬间将投资者从K线图的波动中拉出来,回归到“我是在投资一门生意”的价值投资本源。
将报销比例纳入你的分析工具箱,至少有三大好处:
报销比例把股票变成了一件可以衡量“划算”程度的商品。一个8%的报销比例,直观上就比一个3%的报销比例更吸引人,因为它意味着你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盈利能力。这迫使我们思考:我为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付出了什么代价?这个代价合理吗?这正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用五毛钱的价格,买一块钱价值的东西。
传奇投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理念,强调买入价格要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高报销比例本身就是一种安全边际的体现。
报销比例可以让你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之间进行比较,帮你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虽然报销比例是个好工具,但滥用或误用同样会带来风险。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