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资源量 (Inferred Mineral Resource) 是矿产资源评估中,置信度最低的一个级别。想象一下,你在后院挖土,偶尔发现了几块漂亮的石头。根据这零星的发现和周围的地质情况,你推断地底下可能埋着一个“宝石矿”,但具体有多大、品位(Grade)如何、能不能挖出来卖钱,都还是个大大的问号。这个充满想象和不确定性的“宝石矿”,就是推断资源量。它是基于有限的地质证据和初步取样做出的估算,其数量和品位的连续性主要靠地质规律推断而来,缺乏直接、详尽的勘探数据支持。
在矿产勘探的世界里,不是所有发现都能被称为宝藏。根据勘探的深入程度和信息的可靠性,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被分为三个置信度由低到高的“三兄弟”:
一个更重要的概念是,只有当这些资源在综合考虑了市场、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因素后,被证明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时,它们才能从“资源”升级为更具含金量的“储量(Reserve)”。简单说,资源是“可能有”,储量是“可以有,并且划算”。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面对“推断资源量”这个词,脑子里应该立刻响起警报,而不是冲锋号。它更多是机会的“引子”,而非价值的“实锤”。
让我们来看一个“幻梦矿业公司”的虚构故事。 幻梦矿业宣布,在非洲一片偏远地区发现了惊人的“超级金矿”,拥有高达1亿盎司的推断资源量。消息一出,市场沸腾,公司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翻了十倍。许多投资者被这个天文数字冲昏了头脑,纷纷追高买入,梦想着下一个“紫金矿业”就此诞生。 然而,价值投资者小明却保持了冷静。他发现:
果不其然,一年后,幻梦矿业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推进勘探,后续的少量钻探结果也远不如预期。股价最终被打回原形,甚至更低,追高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个“推断”出来的美梦,最终成了一个投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