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
操纵(Manipulation)在投资世界里可不是什么好词,它指的是不法分子或机构,通过各种非正当手段人为地影响金融市场或特定证券的价格、供需关系,从而达到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这就像是有人偷偷在体育比赛中“作弊”,目的是扭曲正常的比赛结果。具体到金融市场,操纵行为会制造虚假的市场活动或价格信号,误导其他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使得证券的真实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体现出来。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也动摇了人们对市场机制的信心。因此,它被各国证券监管机构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
操纵的常见手法
操纵市场的手法五花八门,但其核心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资金优势,制造虚假的繁荣或恐慌。常见的操纵手法包括:
制造虚假交易
对敲(Wash Trading):指交易者或机构同时以相同的价格和数量,自己向自己买入和卖出证券,制造交易活跃的假象,从而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
合谋(Matched Orders):两方或多方交易者事先串通好,一方发出买入指令,另一方发出卖出指令,达成交易,人为地推高或压低股价,并制造虚假的交易量。
散布虚假信息
虚假陈述:故意传播不实消息、谣言或误导性信息,比如夸大公司业绩、散布虚假利空,以影响股价走势。
诱多(Pump and Dump):操纵者先以低价买入大量证券,然后通过发布虚假利好消息、制造交易活跃的假象来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推高股价,待股价达到高点后迅速抛售获利。
集中资金优势
逼仓(Cornering the Market):主要发生在
期货市场,指操纵者通过大量买入某种商品或证券的
现货和期货合约,控制其流通供应,迫使急于平仓的空头投资者高价补仓。
其他不正当手段
抢帽子交易(Scalping):指分析师或媒体人士在推荐某只
股票前,自己悄悄买入该股票,待推荐后股价上涨再卖出获利。
监管的“火眼金睛”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各国证券监管机构对操纵行为保持着高度警惕,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打击:
普通投资者如何“明哲保身”
面对可能存在的市场操纵行为,普通投资者并非束手无策,牢记以下几点,能让你在投资旅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