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损失 (Impermanent Loss),又称“非永久性损失”,是去中心化金融 (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 领域一个特有的投资风险。它特指当流动性提供者 (Liquidity Provider, LP) 将资金投入到自动化做市商 (Automated Market Maker, AMM) 的资金池 (Liquidity Pool) 后,由于池内代币 (Token) 的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导致其取出的资产总价值低于一直“佛系”持有(HODL)这些资产的总价值,这中间产生的差额就是无常损失。这个损失之所以被称为“无常”,是因为只要价格能回归到初始状态,损失就会消失。然而,一旦你取出资金,损失就将永久化。
想象一下,你决定成为一名流动性提供者,向一个由苹果币(APL)和香蕉币(BNN)组成的资金池里存钱。这个池子的规则是,两种币的价值必须时刻保持 1:1。 你存入了 10 个 APL 和 10 个 BNN。此时,它们在公开市场上的价格也恰好是 1 APL = 1 美元,1 BNN = 1 美元。你投入的总资产价值是 20 美元。 突然,市场上传来大利好,APL 的价格暴涨到了 4 美元,而 BNN 价格没变。这时,精明的套利者 (Arbitrageur) 就会发现机会:他们可以在你的池子里用 1 个 BNN(价值1美元)换走 1 个 APL(实际价值4美元),然后去市场上卖掉大赚一笔。他们会一直这么做,直到池子里的兑换比例也变为 1 APL = 4 BNN 为止。 在套利者的“帮助”下,池子里的资产被重新平衡。根据 AMM 的恒定乘积公式(x * y = k),你池子里的份额现在变成了 5 个 APL 和 20 个 BNN。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账:
你发现了吗?你的资产确实增值了,但相比于什么都不做,你反而少赚了 10 美元。这 10 美元就是你的无常损失。 这个过程的本质是,AMM 协议强制你扮演了一个逆向操作的交易员:它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帮你卖出了正在升值的资产(APL),并买入了相对贬值的资产(BNN)。这与“低买高卖”的投资智慧背道而驰。
“无常”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没那么可怕,但它也最具迷惑性。
因此,与其说它是“无常”的,不如理解为“未实现的”损失,它随时可能因为你的一个“提现”操作而成为现实。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作为流动性提供者,你的主要回报是赚取池子中所有交易产生的交易手续费 (Trading Fees)。此外,一些平台还会提供额外的流动性挖矿 (Liquidity Mining) 奖励。 因此,一个流动性提供者的最终盈亏公式是: 最终收益 = 赚取的交易费 + 挖矿奖励 - 无常损失 只有当你的收益大于无常损失时,这次投资才是成功的。在决定投入资金前,你需要仔细评估:这个池子的交易量是否足够大(能产生足够手续费)?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是否可控?
从价值投资 (Value Investing) 的视角审视无常损失,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超越 DeFi 领域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