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期货价

期货价(Futures Price),是期货合约中约定的、在未来特定时间点交收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的价格。这个价格是在当下、由买卖双方在期货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确定的。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面包店老板,担心三个月后小麦价格大涨。你现在就可以和一位小麦农场主签订一份合同,约定三个月后以每吨3000元的价格向他购买10吨小麦。这个“3000元/吨”就是期货价。它锁定了你未来的成本,也锁定了农场主的收入。与此相对的是现货价(Spot Price),也就是当前市场上即时买卖小麦的价格。期货价不是对未来价格的“神预测”,而是基于当前信息对未来供需、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期货价是怎么算出来的?

很多人误以为期货价是大家凭空猜测未来价格的结果,其实它背后有一套严谨的定价逻辑。简单来说,期货价的核心是“持有成本”,即我现在就买入资产并一直持有到未来交割日所需要付出的全部代价。 理论期货价 ≈ 现货价 + 持有成本 - 持有期间的收益

理解持有成本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是连接现货与期货的桥梁。它就像时间的“过路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举个例子,假设当前黄金现货价为450元/克,银行年利率为3%,仓储费忽略不计。那么一年后的黄金期货价理论上就约等于:450 + 450 x 3% = 463.5元/克。这个价格确保了无论是现在买入黄金持有一年,还是现在买入黄金期货并到期交割,两种行为的最终成本是基本一致的。

期货价与现货价的关系:一场永不分离的“二人转”

期货价和现货价就像一对被无形皮筋拴在一起的舞伴,时而你追我赶,时而并肩而行,但最终总会走向一致。

基差:衡量他俩的距离

基差(Basis)是用来衡量这对舞伴间距的尺子,它的计算公式是:基差 = 现货价 - 期货价

随着交割日的临近,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持有成本也趋近于零,期货价会无限靠拢现货价,最终在交割日当天,两者几乎合二为一。

套利:维持秩序的“无形之手”

如果期货价与理论价格(现货价+持有成本)偏离过大,市场的“纠错机制”——套利(Arbitrage)就会启动。

正是无数套利者的这种“搬砖”行为,确保了期货价格不会长期脱离其理论轨道。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对于以发现企业内在价值为己任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期货价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但直接参与期货交易需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