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朴超市(Pupu Supermarket),一家崛起于中国本土的即时零售(On-Demand Retail)平台。它并非传统意义上拥有实体店面的超市,而是一家基于“前置仓”模式的科技零售公司。简单来说,朴朴超市通过在城市社区密集建立小型仓储中心(即前置仓),用户通过手机App下单,平台即可在30分钟内将生鲜、日用品等商品配送上门。虽然截至目前朴朴超市仍是一家未上市的独角兽公司,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迅猛的增长势头以及在特定区域市场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力,使其成为研究新零售、消费行业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绝佳案例。对于投资者而言,即便无法立即购买其股票,理解朴朴的运作逻辑也能为我们评估其他类似商业模式的公司提供宝贵的参照系。
朴朴超市的商业模式乍看之下很简单:线上App + 前置仓 + 自建配送团队 = 30分钟送货上门。然而,支撑这一模式高效运转的,是一套精密计算的商业逻辑。
前置仓(Front-End Warehouse)是理解朴朴乃至整个生鲜电商赛道的关键。它与我们熟知的零售形态有本质区别:
朴朴选择的纯前置仓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重资产运营、轻店面展示的策略。其优劣势非常鲜明:
朴朴超市并没有像一些互联网公司那样“烧钱”进行全国性扩张,而是采取了一种被称为“区域加密”的打法。它会选择一个城市,然后在该城市内进行高密度的开仓布局,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 这种策略背后的逻辑是:
可以说,朴朴的整个商业模式,就是一场围绕“效率”展开的精细化运营游戏。它的成败并不取决于开了多少个城市的仓,而在于在进入的每一个城市,能否通过高密度的布局和高效的运营,将客单价、复购率和订单密度提升到足以覆盖其高昂履约成本的水平。
著名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一再强调,他寻找的是具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护城河(Economic Moat)是企业抵御竞争对手的结构性优势。尽管朴朴尚未上市,我们依然可以用护城河的框架来分析其核心竞争力。
朴朴的“快”不仅仅是一种服务体验,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它坚持自建配送团队,虽然模式更重,但保证了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的稳定可控。这套围绕前置仓建立起来的、高度优化的即时物流体系,是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巨大资本和时间才能复制的。竞争对手或许可以模仿其App界面,但无法轻易复制这套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履约网络。
生鲜是非标品,损耗高,品质控制难,供应链是生鲜电商的生命线。朴朴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向上游渗透,通过产地直采、与品牌方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优化其供应链。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带来了三重好处:
朴朴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确定性”的服务。用户知道下单后半小时内几乎总能收到,且商品品质有保障。这种高确定性、高便利性的服务,会逐渐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形成强大的用户粘性。一个拥有高复购率和高忠诚度用户群的平台,其长期价值是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更低的营销成本和更稳定的现金流预期。
在风险投资(VC)催生的烧钱大战中,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账面上的增长而盲目扩张,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曾经的前置仓第一股每日优鲜就是前车之鉴。相比之下,朴朴的扩张显得更为“克制”和“专注”。其“做深做透一个区域再进入下一个”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对资本效率和经营现金流的尊重,这与价值投资所倡导的理性、稳健的增长理念不谋而合。这种战略定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护城河。
当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完美无缺的。从投资角度看,审视其风险与挑战同样重要。
盈利,是悬在所有前置仓模式玩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即时零售是一个巨头林立的赛道。朴朴不仅要面对模式相似的直接竞争对手如叮咚买菜,还要应对来自本地生活巨头(如美团买菜)和新零售探索者(如盒马鲜生)的跨界竞争。这些竞争对手资金雄厚,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竞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容小觑。
规模效应是朴朴商业模式成立的前提,但扩张同样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的风险。当朴朴从高密度的核心城区向低密度的郊区或新城市扩张时,可能会发现订单密度不足以支撑一个前置仓的盈亏平衡,导致新开的仓持续亏损,拖累整体盈利。如何在新区域成功复制其在高密度区的成功模型,是其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
虽然我们暂时不能投资朴朴超市,但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教科书般的投资洞察。
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是投资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朴朴的案例告诉我们,在看到“30分钟送达”这种吸引人的表象时,更应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前置仓、高密度布局、重履约等商业模式的本质。只有理解了一家公司如何赚钱(或者为什么亏钱),才能对其未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提倡“投资你所了解的东西”。如果你是朴朴超市的用户,你对它的商品质量、配送速度、App体验就有第一手的感受。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观察,能为你提供财报数字之外的宝贵信息,帮助你更好地判断企业的竞争力。
许多公司在发展初期会展现出惊人的收入增长,但这种增长可能是靠“烧钱”换来的。朴朴的案例提醒我们,必须穿透收入增长的迷雾,去审视增长的质量。它是否带来了盈利能力的改善?单位经济模型(UE, Unit Economics)是否健康?现金流状况如何?一家能够实现可持续、可盈利增长的公司,才是价值投资者真正的目标。
未来如果朴朴超市选择首次公开募股(IPO),投资者在阅读其招股说明书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
总而言之,朴朴超市是一个观察中国新消费和零售行业演变的绝佳窗口。它用一种极重的模式,在一个极“卷”的赛道里,跑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剖析它,我们不仅能理解即时零售的商业逻辑,更能学到如何运用价值投资的原则,去审视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护城河与未来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