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Sample),在统计学中指从一个更大的数据集合(称为“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观测值的集合。想象一下,为了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不需要喝光整锅,只需尝一小勺就够了。这一小勺汤就是“样本”,而整锅汤就是“总体”。在投资世界里,我们几乎所有决策都依赖于样本。无论是评估一位基金经理过去几年的业绩,还是分析一家公司近十年的财报,我们都是在通过一个有限的“样本”来推断其未来的潜力和风险。因此,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和局限性,是避开投资陷阱、做出明智判断的基础。
在投资的汪洋大海中,我们永远无法掌握全部信息(总体)。我们不可能知道市场未来所有的变化,也不可能访谈一家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和客户。因此,我们只能依赖于可获得的信息——也就是样本——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问题在于,如果这一小勺汤(样本)恰好是没搅匀的盐块,你就会对整锅汤(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投资中,一个有瑕疵的样本同样会引导我们走向灾难性的结论。
聪明的价值投资者必须像侦探一样,审视每一个摆在面前的“样本”,并警惕以下几种常见的陷阱。
这是最常见的陷阱:根据极少量的数据就草率地得出结论。这就好比你抛硬币,连续三次都是正面,于是断定这枚硬币只会出正面。
当选取的样本因为某种系统性的原因,不能公平地代表总体时,偏差就产生了。
选择性偏见(Selection Bias)指在选择样本时,有意或无意地倾向于某些特定类型的个体。比如,一个鼓吹“买入科技股就能发财”的分析师,可能只向你展示了亚马逊、苹果的成功故事,却对成千上万失败的科技公司闭口不谈。他精心挑选的样本,描绘出了一幅与现实严重不符的美好图景。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选择性偏见中最著名的一种。我们看到的样本,都是经历过市场残酷筛选后“活下来”的成功者,而那些失败的、被淘汰的(“死去”的)个体,则被自动忽略了。
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测,是检验投资策略有效性的常用方法。然而,历史只是未来的一个样本,并且这个样本永远不会完美重现。
样本是我们在不确定世界中航行的地图,但一张有缺陷的地图比没有地图更危险。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