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核准制

核准制 (Approval-based System) 是`证券发行`的一种审核制度。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极其严格的“美食评审团”。一家公司想要上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PO`),就必须把自己的“菜品”(即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端上去,让这个评审团进行品鉴。评审团不仅要检查“食材清单”(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更要亲自“尝一尝”,对公司的质量、持续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做出一个实质性的判断。只有当评审团认为这家公司“质地优良、前景可期”时,才会盖上批准的印章。在这种制度下,`监管机构`(例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扮演着为投资者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的“守门人”角色。

核准制是如何运作的?

核准制的核心是“实质审查”。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非常严格的升学考试,监管机构就是那位手握录取大权的招生官。

核准制与注册制的区别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分清核准制和它的“兄弟”——`注册制`至关重要,因为这两种制度背后是完全不同的监管理念。

简单来说,核准制下,政府帮你挑苹果;注册制下,政府只确保卖苹果的标价签没骗人,至于苹果是甜是酸,得您亲自尝。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理解核准制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市场。

  1. 1. 警惕“官方背书”的幻觉
    • *切勿因为一家公司是在核准制下上市的,就认为它高枕无忧。监管的批准只能说明它在当时符合了上市的最低标准,并不代表它是一笔卓越的投资,更不保证未来的股价表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永远相信自己的深度研究,而不是任何形式的背书。 - 2. 审核标准是“底线”,而非“天花板” 通过审核,相当于学生考试及格。但我们的目标是寻找能考90分、100分的优等生,而不是在60分的及格线徘徊的公司。投资者需要用更苛刻的眼光去审视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层能力以及是否拥有宽阔的`护城河`。 - 3. 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

在核准制下,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受到严格控制,新股往往因其稀缺性而在上市初期被爆炒。但这种“神话”并不牢固。随着市场向注册制过渡,新股供给增加,估值会更趋于理性。投资者必须像分析任何一家已上市的老牌公司一样,审慎评估新股的内在价值,避免为市场情绪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