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 (Gresham's Law),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它最初是一个货币学定律,指在特定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带出国外,最终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会充斥市场。这个法则由16世纪的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爵士提出,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趋利避害、保留更优价值资产的本能。

法则的起源与趣解

这个法则听起来有点绕,我们不妨想象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假设你口袋里有两枚巧克力金币,面值都是“1元”,都能在小卖部换一根棒棒糖。但你自己知道,一枚是顶级比利时黑巧(良币),另一枚是口感蜡质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劣币)。当你想吃棒棒糖时,你会用哪一枚去换? 答案显而易见: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花掉那枚难吃的“劣币”,把美味的“良币”留下来自己享用。久而久之,在流通中(小卖部的交易柜台)就只剩下那些难吃的巧克力了。这就是最通俗易懂的“劣币驱逐良币”。当市场无法区分优劣,或者强行将优劣等同对待时,劣质品就会把优质品挤出市场。

投资世界的“格雷欣法则”

这个古老的货币法则在现代股票市场中依然上演,只不过“货币”变成了“股票”。理解它能帮助我们避开很多投资陷阱。

股票市场中的“劣币”与“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市场的狂热阶段,特别是大牛市中,“劣币”常常显得比“良币”更具吸引力。

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的目标恰恰相反:要主动地在自己的投资组合里,用“良币”驱逐“劣币”。

  1. 1. 练就火眼金睛,识别良莠: 不要被市场的喧嚣所迷惑。投资的出发点永远是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刻理解。你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财务状况,从而判断它到底是“良币”还是“劣币”。价格的短期波动是噪音,企业的长期价值才是黄金。
  2. 2. 敢于与众不同,拥抱“良币”: 当市场狂热追逐“劣币”时,往往是“良币”被冷落、价格被低估的时候。这正是价值投资者买入的黄金时机。反之,当某个概念或股票被炒到天上时,无论它听起来多么诱人,都要保持警惕。
  3. 3. 定期审视组合,去劣存优: 投资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期检查你的持仓,问问自己:当初买入的理由是否依然成立?这家公司还是不是我眼中的“良币”?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恶化,变成了“劣币”,或者你发现自己当初的判断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卖出,将资金重新配置到更优质的资产上。

记住,投资是一场收集“良币”的终身游戏,而不是在“劣币”的狂欢中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