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心优选是知名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于2020年推出的一项社区团购业务。它曾是互联网巨头们激烈角逐的“社区生鲜电商”赛道中的明星选手。其商业模式核心在于通过招募社区“团长”,以微信群等社交方式收集居民订单,次日再由平台将商品集中配送至团长处,用户自行提货。这种模式试图通过预售和集采集配,降低传统生鲜零售的履约成本和损耗。橙心优选凭借滴滴强大的资本和流量支持,曾以激进的补贴策略迅速扩张,一度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但最终因商业模式的固有缺陷、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收缩并于2022年停止运营,成为研究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投资泡沫的经典案例。
橙心优选的故事,就像一场绚烂而短暂的烟火秀。它在资本和流量的助推下,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升空,又以同样惊人的速度陨落。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这场烟火秀的每一个瞬间,都折射出深刻的商业逻辑和投资教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意外地点燃了社区团购的火苗。人们的线下消费受限,对线上买菜、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激增,这为社区团购提供了绝佳的生长土壤。一时间,从创业公司到互联网巨头,无数玩家携带巨额资本涌入这个赛道,都想成为那只“风口上的猪”。 风险投资 (VC) 的热钱滚滚而来,市场弥漫着一种“不参与就会被淘汰”的焦虑感。橙心优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滴滴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级项目高调诞生。背靠滴滴这棵大树,橙心优选不缺流量、不缺资金、不缺地推铁军的执行力,它似乎拿了一手天胡的好牌。
然而,商业世界里,好牌并不意味着稳赢。社区团购的门槛并不高,导致了大量同质化的竞争者,其中最主要的对手就是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教育用户,一场惨烈无比的“烧钱大战”拉开了帷幕。
这场战争打到最后,比拼的已经不是运营效率或服务质量,而是谁的“钱袋子”更深,谁更能承受亏损。这是一种典型的“增长 über alles”(增长至上)的互联网打法,但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烟火最绚烂的时刻,往往也是它即将熄灭的瞬间。支撑橙心优选狂奔的几大支柱,在2021年开始逐一动摇。
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橙心优选的资金链断裂,从战略核心沦为被放弃的边缘业务,大规模裁员、收缩战线,直至彻底关停。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实验,最终以一地鸡毛收场。
对于一名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橙心优选的案例并非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而是一面宝贵的“镜子”,它能照出许多投资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陷阱和最重要的原则。传奇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橙心优选的故事,就清楚地标示出了那些投资中应该避开的“死亡地带”。
沃伦·巴菲特最看重的概念之一就是“护城河”,即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橙心优选有护城河吗?答案是:几乎没有。
橙心优选的业务模式,在以上四个方面都乏善可陈。投资者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必须穿透短期促销和用户增长的迷雾,去审视其是否拥有真实、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一个好的生意,最终必须能够产生健康的自由现金流。橙心优选的商业模式,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现金粉碎机”。它不断地从母公司和资本市场“吸血”,然后通过补贴“烧掉”,以换取看似漂亮的用户和GMV(商品交易总额)数据。 价值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公司时,会问几个根本性的问题:
对于橙心优选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都是负面的。一个无法自我造血,完全依赖外部输血才能生存的商业模式,其内在价值是极其脆弱的。
巴菲特反复强调“能力圈”原则,即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生意。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公司管理层。滴滴的核心能力在于出行领域的数据算法、司机网络管理和C端用户的连接。而社区团gou,本质上是零售业,其核心能力在于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商品选品和损耗控制。 这是一个与出行截然不同的领域。尽管滴滴拥有强大的地推能力和线上运营经验,但在生鲜供应链这个“苦活、累活”上,它并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经验和优势。这种跨界尝试的失败,给投资者的启示是:
橙心优选所处的社区团购大战,是近年来市场狂热情绪的一个缩影。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巨大机会时,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价值投资的核心精髓之一是“安全边际”,即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在市场狂热、所有资产都被高估的时期,几乎不存在任何安全边际。此时,最好的策略往往是耐心等待,而不是追随人群冲进场内。 橙心优选的案例告诉我们,当媒体上充斥着某个赛道的融资神话、当所有巨头都在不计成本地投入时,作为冷静的投资者,你应该感到的不是兴奋(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而应该是警惕和恐惧。因为这通常意味着竞争的极度恶化、盈利前景的渺茫,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急剧下降。
橙心优选从明星到流星的轨迹,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极其生动和宝贵的教训:
总而言之,橙心优选的词条,在《投资大辞典》中更像是一个警示符号。它提醒我们,投资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诱人的“烟火”,但价值投资者追求的,应该是那些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发光发热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