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每客公里成本

每客公里成本 (Cost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CASK),又称“单位可用座位公里成本”,是衡量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想象一下,航空公司是个“座位”制造商,它的产品就是“飞行一公里的座位”。CASK衡量的就是生产这一个“座位公里”产品需要花费多少钱,无论这个座位上最终有没有坐人。它好比是航空公司的“出厂成本”,是分析师和价值投资者透视一家航空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力的X光片。一个优秀的航空公司,必然在控制CASK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像逛超市一样看懂CASK

理解CASK,就像理解超市货架的成本。超市租下一个货架,每天都要付租金,不管上面的商品有没有卖出去。同样,一架飞机从A地飞到B地,无论满载还是空着几个座位,它飞行的成本(燃油、机组工资、飞机折旧、机场起降费等)是相对固定的。CASK就是要把这趟飞行的总成本,平摊到每一个“可供销售的座位公里”上去。 它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这里的“可用座位公里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s, ASK)”是航空公司的总“产能”。计算方法是:

举个例子,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执飞一条1000公里的航线,那么这次飞行的ASK就是 200 x 1000 = 20万。如果这次飞行的总营业成本是10万元,那么CASK就是 10万元 / 20万 = 0.5元。这意味着,将一个座位运送一公里,这家航空公司的成本是0.5元。

CASK里藏着什么秘密?

CASK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拆开来看,里面全是关于航空公司运营管理的秘密。

拆解成本:固定与可变

航空公司的成本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因为燃油价格像过山车一样波动剧烈,为了更纯粹地比较航空公司自身的管理效率,分析师们常常会使用一个“净化版”的指标:扣除燃油的每客公里成本 (CASK ex-fuel)。这个指标剔除了油价的干扰,能更好地反映一家公司在精细化管理上的功力。

CASK高低,谁是优等生?

不同类型的航空公司,CASK水平天然不同,直接比较意义不大,关键是“跟自己比”和“跟同类比”。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CASK越低就越好。廉价航空的CASK若不够低,就是失败;而全服务航空的CASK若降到廉航水平,可能意味着服务质量的崩塌,同样是灾难。

投资者的“导航仪”:如何使用CASK

对于投资者来说,CASK是评估航空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导航工具。

CASK与“护城河”

在航空这个竞争惨烈的行业里,成本优势是最坚固的护城河之一。一家能够长期保持低于同业CASK水平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它拥有更高效的管理团队、更优化的机队结构和航线网络。这种成本优势让它在行业不景气时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行业繁荣时能获取更高的利润。

别只看CASK,还要看收入

硬币的另一面是收入。与CASK对应的是每客公里收入 (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RASK)。它衡量的是每个“座位公里”产品最终卖了多少钱。

这个简单的公式揭示了盈利的本质。一家航空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RASK和CASK之间的剪刀差有多大。

动态追踪,洞察趋势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只看一个时间点的CASK数据,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