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 (Missfresh),一家曾在中国生鲜电商赛道上疾驰的明星创业公司,也是资本市场上一颗迅速陨落的流星。它以首创的“前置仓”模式闻名,承诺为城市消费者提供“30分钟极速达”的生鲜购物体验,一度被视为颠覆传统菜市场的革命者。然而,从风光无两地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到核心业务在一年内戛然而止,每日优鲜的兴衰史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关于商业模式、成长幻觉与资本泡沫的经典反思案例。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解剖这只“麻雀”的意义,远大于哀叹其逝去。
在每日优鲜出现之前,在线购买生鲜通常意味着忍受次日达甚至更长的等待,以及对商品新鲜度的担忧。每日优鲜试图用科技和模式创新解决这个痛点。
每日优鲜的核心武器是其开创的前置仓模式。 这听起来很专业,但理解起来并不复杂。想象一下,传统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或京东,他们通常在城市郊区建立巨大的中心仓库,商品从这里分拣、配送到千家万户,这个过程耗时较长。而每日优鲜反其道而行之,它不在郊区建大仓,而是在城市里人口密集的社区附近,租下几百平米的小仓库,我们称之为“前置仓”。 这个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凭借这一创新,每日优鲜迅速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成为都市白领们手机里必备的App之一。
这种直接切中用户痛点的模式,让每日优鲜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在那个热钱涌动的年代,一个好的“故事”远比一份盈利的财报更具吸引力。从成立到上市,每日优鲜吸引了包括腾讯、高盛在内的众多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累计融资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资本的加持使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复制前置仓,通过密集的广告投放和大力度的用户补贴,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一时间,每日优鲜风头无两,与叮咚买菜等同行展开了激烈的“烧钱大战”。
然而,正如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个企业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稳固性和盈利能力。每日优鲜看似性感的模式,其水面之下却隐藏着致命的裂痕。
前置仓模式虽然为消费者带来了极致的便利,但其成本结构却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我们可以简单拆解一下它的成本构成:
这些成本使得每单的履约费用(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总成本)居高不下,常常高达十几甚至二十几元。
这个商业模式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引擎,需要不断地从外部(融资)加油才能运转,一旦外部供油停止,引擎就会立刻熄火。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所谓护城河,是指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的持久竞争优势。每日优鲜的护城河,几乎像是在沙滩上挖成的。
一个没有坚固护城河的企业,即使短期内增长再快,其长期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
在商业模式的根本性缺陷下,每日优鲜的衰败几乎是注定的。
2021年6月,每日优鲜在美国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 (IPO),号称“生鲜电商第一股”。然而,资本市场早已看穿了其盈利困境。上市首日,其股价便暴跌超过25%,为日后的崩盘埋下了伏笔。上市融来的资金,并未能帮助它走出亏损泥潭,反而像投入火炉的薪柴,在持续的运营亏损中迅速燃烧殆尽。从上市到其核心业务停摆,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堪称资本市场历史上最快的“从IPO到ICU”案例之一。
在主营业务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每日优鲜曾尝试过多种自救方式,如孵化“智慧菜场”业务、提供零售云服务等。但这些转型努力为时已晚,且与其核心能力相去甚远,无法扭转主业巨额亏损带来的失血状况,最终都无疾而终。2022年7月,每日优鲜被曝出核心的30分钟极速达业务“原地解散”,标志着这个曾经的行业先驱正式落幕。
每日优鲜的故事虽然令人唏嘘,但它为我们普通投资者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
总而言之,每日优鲜是一个典型的、因商业模式存在根本性缺陷而失败的案例。它提醒我们,投资不应被新颖的概念和飞速的增长所迷惑,而应回归商业的本质:一个好生意,首先必须是一门能赚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