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净资产(Book Value Per Share, BVPS),也被通俗地理解为每股股票对应的公司“账面价值”或“股东权益”。它就像是给公司拍的一张X光片,试图看清公司的“骨架”值多少钱。简单来说,如果公司在今天决定关门大吉,把所有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都卖掉,还清所有债务,剩下的那笔钱(也就是净资产)再平均分给每一股股票,每股能分到的金额就是每股净资产。这个指标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之一,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估算公司内在价值的、相对保守的参考点,帮助我们在波动的市场中寻找那份踏实的“安全感”。
想知道一家公司的家底有多厚?每股净资产这个指标就像一把尺子,帮我们来丈量。它的计算方法非常直观。
每股净资产的计算公式相当朴素: 每股净资产 = (公司总资产 - 公司总负债) / 公司总股本 公式里“(公司总资产 - 公司总负去债)”这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净资产”,在会计上它等于“股东权益”。所以,公式也可以写成: 每股净资产 = 股东权益 / 公司总股本
想象一下,街角新开了一家“发财煎饼”公司。
那么,“发财煎饼”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就是:10,000元 / 1,000股 = 10元/股。这意味着,理论上,每股股票背后,都有价值10元的公司净资产在做支撑。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每股净资产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它蕴含着发现投资机会的魔力。
每股净资产是构建安全边际的重要参考。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偏爱寻找那些股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公司。 我们可以利用它衍生出一个更常用的指标——市净率(P/B Ratio),计算公式为:市净率 = 股价 / 每股净资产。 如果市净率小于1,就意味着你用低于公司账面净值的价格买入了它的股票。打个比方,你花了8毛钱,就买到了公司价值1元的净资产。这听起来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为你提供了天然的安全垫。
观察每股净资产的长期变化趋势,就像在看一部公司的成长史。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这通常说明:
一个长期保持每股净资产增长的公司,往往是一门好生意。
每股净资产虽然好用,但绝不是万能灵药。过度依赖它,可能会掉进一些认知陷阱。
会计记账有其固有的“滞后性”和“保守性”。
每股净资产最大的局限,在于它很难衡量那些无法用金钱量化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
如何把“每股净资产”这件利器用对、用好?请记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