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增长率(Perpetual Growth Rate),在投资估值中通常用字母‘g’表示。它是一个核心假设,指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家公司、一项资产或其产生的现金流能够永远持续下去的恒定增长速度。这个“永远”并非指无限,而是指公司进入成熟稳定期后,其增长将趋于一个长期、稳定且可持续的水平。这个增长率是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DCF)等估值方法中计算终值的关键变量,它对最终估值结果的影响巨大,如同建筑的地基,一丝一毫的变动都可能让楼房的高度产生天壤之别。
想象一家公司的一生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这个“平稳的速度”,就是永续增长率。它代表了公司成长故事的最后一章,也是最长的一章——从可预见的未来,直到永远。
在给公司估值时,我们不可能无限期地去预测它未来每一年的现金流。通常,分析师会详细预测未来5-10年的现金流,这部分是“高速增长期”。但10年后公司依然有价值,这部分价值如何计算呢?答案就是使用永续增长率来估算一个“终值”。 一个简化的终值计算公式是: 终值 = 最后一期预测的现金流 x (1 + g) / (r - g) 其中: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g的微小变化,会极大地影响分母(r - g)的大小,从而剧烈地改变终值,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估值。它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估值模型里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是整个估值体系的基石。
既然永续增长率如此重要,设定它时就必须极其谨慎。它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填写的数字,而是一个基于逻辑和常识的判断。以下是三个核心原则:
这是设定永续增长率的黄金法则。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永远地、持续地比它所在的整个宏观经济体增长得更快。如果真的如此,几十年后,这家公司的规模将超越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这显然是荒谬的。因此,一个理性的永续增长率,其上限通常是长期的、名义上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实践中,很多严谨的投资者会直接使用长期的通货膨胀率(比如2%-3%)作为永续增长率的参考。
价值投资大师们常常教导我们要保守。一个极其保守的起点,是假设公司未来不再增长,即g = 0。在这种情况下,你评估的是公司作为一个“永续年金”的价值。然后,你再基于充分的理由,审慎地给它增加一点增长率。这种从最坏情况出发的思维方式,能有效避免因过于乐观而支付过高的价格。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生命周期。
此外,公司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也至关重要。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是公司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增长的保障。
永续增长率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它是一个假设,而非事实。 在使用任何基于该假设的估值模型时,投资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记住“垃圾进,垃圾出”的道理,一个不切实际的永续增长率假设,必然会得出一个毫无意义的估值结果。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永续增长率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不如更专注于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保守主义是使用这个强大工具时最重要的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