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 (Taylor Swift) (又称“霉霉”) 表面上,她是一位全球流行的美国创作型歌手、音乐制作人;但在《投资大辞典》中,我们将她定义为一个现象级的商业案例,一个以“人”为形态的、拥有极宽护城河的优质资产,以及一本行走的企业经营与价值投资教科书。她通过长达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完美演绎了如何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其战略选择与沃伦·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理念不谋而合。将泰勒·斯威夫特(以下简称斯威夫特)视为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她无疑是那种一旦上市就会被机构投资者挤破头抢购的超级蓝筹股。研究“泰勒经济学”(Taylornomics),能为普通投资者理解商业本质和投资原则提供一个生动、有趣且极具启发性的视角。
如果说投资的本质是购买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并分享其未来的现金流,那么在投资前,我们必须像分析师一样,彻底搞懂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斯威夫特的公司,其核心产品是音乐和个人品牌,其商业模式则是围绕这两点构建的一个庞大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下面,我们将从价值投资的几个核心维度,剖析这家名为“泰勒·斯威夫特”的超级企业。
在投资界,护城河 (Moat) 是一个由股神沃伦·巴菲特发扬光大的概念,它指代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一家没有护城河的公司,就像一座没有防御工事的城堡,随时可能被竞争者攻陷。斯威夫特的商业帝国,恰恰建立在数道深不见底的护城河之上。
斯威夫特最核心的护城河是她的品牌,这是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这个品牌并非仅仅建立在朗朗上口的旋律上,而是源于她与粉丝(Swifties)之间建立的深刻情感连接。
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 指的是当一个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转移到另一个时所面临的成本。对于斯威夫特的粉丝而言,这种成本极高。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指的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提升。斯威夫特的粉丝社群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巴菲特认为,一家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明智的资本配置 (Capital Allocation),即如何处理公司赚来的钱。是再投资于现有业务、进行收购、偿还债务,还是以股息或回购的方式返还给股东?斯威夫特在这方面展现了堪比最优秀CEO的商业头脑。
斯威夫特职业生涯中最著名的一场商业战役,莫过于与音乐经理人Scooter Braun及其公司Ithaca Holdings的旧专辑母带版权之争。这场斗争充分展现了她对资产和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
这个案例给投资者的启示是:要高度关注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如何应对危机和配置资本的。一个优秀的管理层,能像斯威夫特一样,在逆境中找到创造价值的最优路径。
“时代巡回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一次商业模式的极致创新和价值的全方位实现。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长期主义 (Long-termism),即寻找优质的企业并长期持有,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复利效应。斯威夫特的职业生涯,就是对长期主义和复利的最佳诠释。
作为一本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辞典,我们从斯威夫特这个非典型的“投资标的”身上,可以提炼出一些朴素而实用的投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