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分级
消费分级 (Consumption Stratification)
“消费分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消费图景:它并非简单地等同于所有人都在追求更贵商品的“消费升级”,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勒紧裤腰带的“消费降级”。恰恰相反,它指的是不同消费群体在消费选择上出现明显的分化,升级与降级同时发生、并行不悖的现象。就好像在同一条商业街上,一边是需要排队几小时的网红高端奶茶店,另一边则是主打极致性价比的折扣零食店,两边都门庭若市。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复杂现象,正是消费分级的核心。它反映了消费者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价值观念和实际需求,做出更个性化、更精明的消费决策。
“分级”不只是“升级”或“降级”
把消费分级简单理解成“有钱人升级,没钱人降级”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实际上,同一个消费者也可能在不同品类上做出分级的选择。
一边是海水:消费升级的浪潮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品质、更优的体验、更强的情感共鸣或品牌认同支付溢价。
一边是火焰:消费降级的理性
消费降级并非指生活品质的倒退,而是一种更聪明的消费主义。其核心是剥离品牌溢价和不必要的“花里胡哨”,回归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消费分级背后的驱动力
消费分级现象的出现,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周期与收入预期: 宏观经济的波动直接影响居民的钱袋子和消费信心。经济上行时,人们更倾向于升级;经济承压时,理性消费和价值消费则会成为主流。
信息透明化: 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只需动动手指,消费者就能轻松比价、查看测评,这使得他们越来越难被不实宣传所迷惑,从而催生了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社会结构变迁: 中产阶级的壮大、年轻一代(如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以及社会收入差距的变化,都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群体、不同代际之间迥异的价值观,共同塑造了分级的消费市场。
渠道与技术革命: 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渠道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商品的可及性。无论是高端小众品牌,还是工厂直供的白牌产品,都能轻易触达消费者,为消费分级提供了土壤。
价值投资者的寻宝图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来说,消费分级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迷雾,而是一张清晰的寻宝图。它告诉我们,投资机会并不仅仅存在于高端或低端市场,而在于那些能深刻理解并满足特定客群需求、建立起坚固护城河的企业。
识别真正的“赢家”
投资的关键不是去赌“升级”或“降级”哪一阵风更强,而是要找到在分级浪潮中能够持续胜出的企业。
避开“卡在中间”的陷阱
最危险的企业,是那些“卡在中间”的企业。它们的产品不够高端,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向往;同时,它们的成本又不够低,无法在价格上与极致性价比的玩家竞争。在消费分级的挤压下,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价值陷阱。
投资启示录
不要一刀切: 消费分级是长期并存的结构性趋势。投资组合中既可以配置高端龙头,也可以布局性价比之王,关键在于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关注不变的东西: 无论消费如何分级,商业的本质——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永恒不变的。要寻找那些能够持续为目标客户提供“物超所值”(无论是功能上还是情感上)的公司。
深入研究基本面: 不要被“消费升级/降级”等宏大叙事所迷惑。最终的决策应建立在对企业财务状况(如稳定的
现金流、高利润率)、竞争优势和管理层能力的深入分析之上。消费分级是背景,好公司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