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通常也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想象一下,国家每个月都派人去“云逛街”,把一个普通家庭日常需要购买的食品、衣物、房租、交通、娱乐等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记下来,编制成一张巨大的购物清单。CPI衡量的就是这张“社会大账单”总价的变化情况。如果CPI上涨了3%,通俗地讲,就意味着我们去年花100块能买到的东西,今年平均要花103块才能买到。因此,它被看作是衡量通货膨胀最主要、最直接的指标,告诉我们口袋里的钱的购买力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CPI的计算核心是一个被称为“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概念。这当然不是一个真正的篮子,而是一个虚拟的、代表了居民普遍消费模式的组合。 这个“篮子”里包罗万象,力求全面反映居民的日常开销。它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类:
统计部门会为“篮子”里的每一种商品和服务设定一个权重。比如,食品在日常开销中占比很大,它的权重就比较高;而电影票的占比相对较小,权重就低一些。 CPI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理解为: CPI = (当期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 / 基期总价格) x 100 我们通常听到的“CPI同比上涨2%”,指的就是今年的CPI指数比去年同期的指数上涨了2%。
CPI指数就像我们财富的“体温计”,它的高低起伏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对于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CPI绝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经济数据,它是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投资世界的机遇和风险。
通胀时期,成本上涨会挤压所有公司的利润空间,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同样脆弱。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尤其是那些拥有强大定价权的公司,能够从容地将成本压力转移给消费者。
因此,在通胀预期升温时,寻找并持有那些具备定价权的公司,是价值投资者穿越周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