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 (Special Treasury Bond),是一种为特定政策目标、在特殊时期发行的国债。与每年纳入财政预算的常规国债不同,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用途专一、发行方式灵活,并且其收支通常不计入政府的财政赤字,而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进行管理。可以把它想象成国家为了办一件急事、大事而专门设立的“小金库”,这个“金库”的资金来源就是发行特别国债。它的出现,往往是国家应对重大挑战或推动关键战略的强力信号,比如应对金融危机、抗击重大疫情或支持长期战略性建设等。
相比于我们熟知的普通国债,特别国债在三个方面显得与众不同,也正是这些“特别”之处,赋予了它强大的政策功能。
普通国债的主要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资金用途相对宽泛,用于国防、教育、基建等一般性公共支出。而每一笔特别国债的发行都有一个非常清晰且单一的使命。
普通国债通常由财政部直接面向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公开发行。特别国债的发行方式则更为灵活,有时会采用“定向发行”的模式。 一个典型的操作是:财政部向特定银行(如大型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然后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再从这些银行手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这些债券。这个过程有点像“过桥”,虽然最终效果也是央行为政府的融资提供了流动性,但它避免了央行直接向财政部买债(即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在机制上更加市场化,有助于维持债券市场的稳定。
这是特别国债最核心的特点之一。按照《预算法》,政府的赤字率有严格的控制。如果将大规模的特别国债计入一般公共预算,会瞬间推高财政赤字率,可能引发市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 因此,特别国债的资金会被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进行管理,相当于在常规账本之外,另开一个专门账户。这种“表外”管理方式,使得政府可以在不扩大名义赤字的情况下,获得宝贵的财政空间来实施重大项目,实现了政策目标与财政纪律的平衡。
了解特别国债,不仅是看懂国家经济大政方针的窗口,更能从中发掘实际的投资线索。
当特别国债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时(如2020年的抗疫特别国债),它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投资选择。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特别国债的发行公告就像一份藏宝图,其资金投向明确揭示了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重心和政策发力点。
大规模特别国债的发行,会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