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貨幣 (Narrow Money),通常用符号M1 (狭义货币)表示,是衡量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可以把它想象成整个社会随时可以动用的“活钱儿”的总和。它包括了我们钱包里的现金,以及企业和个人存在银行里、可以随时开支票或刷卡支付的活期存款。简单来说,M1衡量的就是经济体系中流动性最强的那部分钱。与它对应的是广义货币(M2),后者还包含了像定期存款这类不那么容易“动”起来的钱。因此,观察M1的变化,就像是给经济的“现金流”做体检,能帮我们洞察经济的活力和市场的情绪。
M1的构成非常直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我们可以称之为“口袋里的钱”和“账户里的活钱”。
这部分指的是流通中现金(常被记为M0),也就是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发行、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的纸币和硬币。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支付工具,比如在菜市场买菜、在小卖部买水花的钱。M0是整个货币体系的基础,流动性无可匹敌。
这是M1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企业存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些钱是企业用来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进行投资扩张的“战备金”。因为它可以随时被支取,所以也被视为现实的购买力。个人活期存款在不同国家的统计口径中有所不同,但在中国的定义下,M1主要包含M0 + 企业的活期存款。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宏观经济是判断市场“水温”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关键。M1作为一个灵敏的经济指标,能提供非常宝贵的线索。
M1的增速通常被看作是经济景气度的领先指标。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直接影响资产价格。M1与M2增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观察指标——“剪刀差”(M1增速 - M2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