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升水 (Contango),又称“期货升水”或“正向市场”,是大宗商品市场中一种常见的价格状态。它指的是某项商品的期货价格高于其现货价格的情况。这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买演唱会门票:一张六个月后演出的门票,通常会比今晚演出前在门口买的“现货”票要贵。这多出来的钱,就类似于“升水”。在商品市场中,这个差价通常反映了持有实物商品(如原油、大豆)到未来某个时间点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仓储费、保险费和资金利息等。它的反面状态,即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则被称为“现货贴水”(Backwardation)。
现货升水现象的产生,背后通常有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它们共同描绘了市场的供需预期和成本结构。
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是解释现货升水的核心理论。简单来说,如果你现在买入一批原油现货,并打算持有到未来某个时间点再卖出,期间你会产生一系列费用:
这些成本加总起来,就构成了持有成本。因此,理论上,远期合约的价格就应该是现货价格加上这段时间内的持有成本。当市场供大于求,库存充足时,持有成本的作用尤为明显,从而推动期货价格走高,形成现货升水。 期货理论价格 ≈ 现货价格 + 持有成本 - 便利收益
除了成本,市场参与者的集体预期也会影响价格。如果大家普遍认为未来某种商品会因为需求增长或供应减少而涨价,投资者就会愿意在当下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便宜货”。这种看涨情绪也会助推期货价格,加剧升水状态。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虽然不直接投机于期货市场,但理解现货升水能为我们分析企业和行业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避开陷阱、发现机会。
对于那些投资于商品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投资者来说,现货升水是一个必须警惕的“价值毁灭者”。这类基金为了维持头寸,需要不断地卖出即将到期的、价格较低的旧合约,同时买入未来到期的、价格更高的新合约。这个过程称为“展期”(Rolling Over)。 在现货升水的市场里,这个操作意味着持续地“低卖高买”,由此产生的亏损被称为负展期收益(Negative Roll Yield)。它就像一个悄无声息的吸血鬼,即使商品现货价格原地不动,你的投资净值也可能因为这种持续的展期损耗而慢慢缩水。
现货升水的状态及其变化,可以成为我们判断行业景气度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