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饮渠道 (On-premise Channel),是快消品,尤其是酒水饮料行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销售场景。它指的是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当场、即时消费的场所。想象一下,你在酒吧点了一杯精酿啤酒,在餐厅佐餐时开了一瓶红酒,或是在咖啡馆享受一杯手冲咖啡,这些都发生在现饮渠道。它与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带回家或到其他地方消费的“非现饮渠道 (Off-premise Channel)”(如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构成了消费品销售的完整版图。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现饮渠道绝不仅仅是一个“卖货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品牌的“T台秀场”、利润的“放大器”和消费趋势的“观察哨”。理解一家公司在现饮渠道的布局和表现,能为我们洞察其护城河的深浅、盈利能力的强弱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提供一把锋利的解剖刀。
如果说非现饮渠道(如超市)的逻辑是“效率与价格”,让消费者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标准化的产品;那么,现饮渠道的商业本质就是“体验与品牌”。 在现饮渠道,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这里的“体验”包含了:
正是因为这种体验的溢价,现饮渠道的产品通常拥有更高的售价和毛利率。一瓶啤酒在超市可能卖5元,但在酒吧可能卖到20元甚至更高。这多出来的15元,就是渠道为品牌附加的“魔法”。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现饮渠道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将其与非现饮渠道进行一番对比。它们就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共同支撑起一个品牌的销售帝国。
举个例子,高端白酒品牌贵州茅台,其在高端宴请等现饮渠道的强大地位,是其“奢侈品”属性和超高品牌价值的基石。而一个新兴的饮料品牌,如果能成功进入众多热门餐厅和咖啡馆的菜单,那它就等于获得了最有力的品质背书和免费的精准营销。
传奇投资家彼得·林奇曾说,他很多伟大的投资想法都来自于逛商场。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走进餐厅和酒吧,观察人们在喝什么、流行什么,同样是洞察投资机会的绝佳方式。分析一家公司的现饮渠道,能为我们提供三个独特的价值判断视角。
在价值投资的词典里,护城河是衡量一家公司能否持续创造超额回报的关键。而现饮渠道,正是检验和加固品牌这条护城河的最佳场所。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看到一家公司的产品牢牢占据了主流现饮渠道的“黄金位置”,并且消费者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饮用它的照片时,这往往意味着公司的品牌护城河正在不断加深、加宽。
由于现饮渠道通常具有更高的销售单价和利润率,其销售占比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现饮渠道是新潮流、新风尚的诞生地。很多席卷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趋势,最初都是在少数几个城市的酒吧、餐厅里悄然兴起的。
作为投资者,持续关注现- 饮渠道的变化,就像拥有了一个能够提前预知风暴的“消费雷达”。当一个新的品类或品牌在现饮渠道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时,或许就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十倍股”正在孕育之中。
虽然很多公司不会在财报中直接、清晰地列出现饮渠道和非现饮渠道的销售数据,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线索进行探寻和推断:
“现饮渠道”这个词,远比其字面意思要丰富。对于信奉巴菲特“消费垄断”型企业投资理念的价值投资者而言,它是一扇观察企业真实竞争力的窗户。
下一次,当你走进一家餐厅,不妨留意一下酒水单上的品牌,看看邻桌的客人在喝什么。或许,你的下一个伟大投资灵感,就隐藏在这人间烟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