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申通

申通,是一位身份极其特殊的价值投资践行者。他并非传统金融科班出身,而是以20世纪80年代末的知名学生领袖身份广为人知。之后,他远赴海外,完成了从社会活动家到哲学博士,再到成功企业家的蜕变。进入21世纪,申通将其深邃的哲学思辨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其投资管理公司VFinity(万宇/万通),成为一名专注在中国市场寻找并长期持有卓越企业的价值投资者。他的投资哲学深受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的影响,但又融入了自己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商业生态的独到理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知行合一的投资体系。

申通是谁?从广场到华尔街的传奇人生

申通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戏剧性转折的史诗。理解他的过去,是理解其投资思想为何如此深刻和坚定的关键。

早年经历与时代印记

申通的早年,与中国的一段重要历史紧密相连。作为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学生,他深度参与并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声名鹊起,也深刻地塑造了他对社会、人性和历史的看法。他见证了理想主义的激情,也体味了现实的复杂与残酷。这段宏大叙事下的个人经历,为他日后看待企业和市场时,提供了一种超越财务报表的、洞察人性和社会变迁的宏观视角。这使得他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仅仅是看其盈利能力,更是看其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其产品与人性的契合度以及其商业模式在历史长河中的可持续性。

转型之路:从理想主义者到价值投资者

事件之后,申通移居美国,在学术的殿堂里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沉潜。他先后在布兰迪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求学,并最终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段系统性的学术训练,锻炼了他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探究事物本质的习惯。他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和哲学,为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申通开始创业,创办了图书出版和发行公司,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段亲身“下海”经商的经历,让他对企业经营的真实挑战——从市场营销到供应链管理,从团队建设到现金流控制——有了第一手的体感。这让他日后在作为投资者去评判一家公司时,能够迅速识别出哪些是管理层的“故事”,哪些是企业经营的“事实”。 正是在商业实践和理论思辨的交汇点上,申通接触并被价值投资的理念深深吸引。他发现,价值投资的内核——寻找被市场低估的优秀公司,并作为股东长期持有——与他的人生哲学不谋而合。这是一种需要极大耐心、独立思考和对事物本质有深刻理解的智慧,而非追涨杀跌的投机游戏。于是,他毅然将事业重心转向投资,开启了人生的下半场。

申通的投资哲学与实践

申通的投资哲学可以被看作是巴菲特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与升华。他并非简单地复制经典,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性,形成了自己的“武功秘籍”。

核心理念:寻找“皇冠上的明珠”

申通投资的核心,是寻找那些拥有强大特许经营权 (Franchise Value) 的公司。这个概念由巴菲特提出,但申通用更通俗的语言将其描述为“皇冠上的明珠”。

投资三部曲:懂、便宜、长期持有

申通的投资实践,可以简化为清晰的三部曲。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行动指南。

第一步:理解(Understand)- 能力圈的重要性

这是投资的基石。申通严格遵守“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原则,即只投资于自己能够深刻理解的行业和公司

第二步:便宜(Cheap)- 安全边际的艺术

在找到并深刻理解一家优秀公司后,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买?申通遵循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的核心教诲——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第三步:长期(Long-term)- 与优秀企业共成长

买入之后怎么办?申通的答案是:长期持有,做时间的朋友

案例分析:申通如何看中国公司?

虽然申通很少公开自己的持仓,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哲学框架,来模拟他对一家典型中国优质公司的分析。以贵州茅台为例:

  1. 理解(懂): 茅台的商业模式极其简单清晰——生产和销售高端白酒。它的“特许经营权”坚不可摧,源于其独特的产地、复杂的工艺、长期的品牌积淀和强大的社交属性。在中国文化里,茅台几乎是高端商务宴请和礼品的“硬通货”,这种心智占有率构成了最宽的护城河。
  2. 便宜(安全边际): 投资者需要评估茅台的内在价值。这可能基于其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然后,等待市场出现非理性恐慌(比如塑化剂危机、反腐政策影响等),当股价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提供绝佳的买入机会。
  3. 长期持有: 只要茅台的特许经营权没有被侵蚀(比如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口味彻底改变),那么就应该长期持有,分享其作为中国消费文化一部分所带来的持续成长和丰厚利润。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申通的投资人生,像一本厚重的书,给予普通投资者多维度的深刻启示。

启示一: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申通的成功证明,投资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你的认知深度,而非你的背景。他从哲学思辨中获得的深刻洞察力,从亲身创业中获得的商业常识,共同构成了他坚实的“能力圈”。这告诉我们,投资是一场终身学习的修行。不断阅读、思考、实践,提升自己对商业、对社会、对人性的理解,你的投资业绩自然会水到渠成。

启示二:价值投资的普适性

有人曾质疑,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否适用于波动更大、散户更多的中国市场。申通的实践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价值投资的原则,如“护城河”、“安全边际”、“能力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和投资规律。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商业的本质不会变,好公司的标准不会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环境相结合。

启示三:人生与投资的相通之处

申通的人生,从理想主义的激荡,到学术殿堂的沉思,再到商业世界的搏击和投资领域的淡然,本身就是一场“长期持有”和“寻找价值”的旅程。他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投资,都需要:

结语

申通,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用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价值投资的真谛。对于每一个渴望在资本市场中寻找到宁静与财富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申通的故事和智慧,无疑是指引方向的灯塔。他让我们相信,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商业与人生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