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指的是公司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或调整,来影响对外披露的净利润等财务数据的行为。这就像是给公司的财务报表“化了个妆”,目的是让业绩看起来更平滑、更亮眼或者更符合市场预期。它不等于财务造假,更多是在规则边缘游走的“灰色艺术”。但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识别这种“美颜”效果,看清公司真实的“素颜”业绩至关重要。毕竟,一家真正健康、优质的公司,往往不需要通过浓妆艳抹来吸引人。
为什么公司要“化妆”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就像人们化妆有不同场合的需求一样。理解这些动机,有助于我们判断“妆容”背后可能隐藏的真实意图。
迎合市场预期: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总会对公司业绩做出预测。如果实际业绩能“恰好”达到或略高于预期,股价通常会得到积极反应。为了这份“惊喜”,管理层有动力去“凑”出一个好数字。
平滑利润曲线: 资本市场偏爱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讨厌忽高忽低的“过山车”。因此,管理层可能会在丰年把部分利润“藏起来”(例如,多计提费用),留到欠收的荒年再“释放”出来,制造出一条平滑优美的增长曲线,这就是所谓的“利润平滑化”。
获取管理层薪酬: 很多高管的奖金和股权激励与公司的盈利指标直接挂钩。为了拿到更高的薪酬,他们自然有动力把当期利润做得更高。
满足融资或合同要求: 在申请银行贷款或发行
债券时,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是重要的“敲门砖”。某些贷款合同中甚至包含要求公司维持特定盈利水平或
财务比率的条款,一旦违约,后果严重。
常见的“化妆”手法
盈余管理的手法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都是利用了应计制会计的灵活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法:
操纵性应计项目
这是最核心的手段,即通过改变非现金项目的会计处理方式来影响利润。
时间游戏: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点,将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进行腾挪。
投资者的“卸妆水”
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一瓶强大的“卸妆水”来识破这些财务妆容。以下是三个关键工具:
1. 紧盯现金流量表
*利润是观点,现金是事实。
现金流量表是所有报表中最难被操纵的。重点关注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家公司常年账面利润很高,但经营性现金流却持续为负或远低于净利润,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信号。这可能意味着它的利润是靠应收账款等非现金项目“堆”出来的,质量很低。
- 2. 细读财务报表附注
如果说利润表是广告,那财务报表附注就是产品成分表。公司所有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都会在这里披露。你需要在这里寻找答案:
* 公司的折旧政策、坏账计提政策是否比同行业对手更激进?
* 近期是否有重大的会计政策变更?为什么变更?
* 关联交易是否异常?
- 3. 进行同行比较
将目标公司与行业内最优秀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如果它的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远超同行,甚至显得“好得不真实”,就需要警惕其背后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功劳”。一家公司长期、大幅度地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往往事出有因。
===== 辞典君曰 =====
“盈余管理是一场介于艺术和欺骗之间的游戏。”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的任务不是欣赏这场表演,而是看穿它。一家伟大的企业,拥有强大的护城河和诚实的管理层,通常不屑于玩弄财报数字的游戏。它们更专注于创造真实的、可持续的自由现金流。因此,与其痴迷于寻找那些“妆后美女”,不如花时间去发现那些真正“素颜也耐打”的、拥有高质量盈利的卓越公司。高质量的盈利,远比高数额的盈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