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研发

研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简称 R&D) 简单来说,研发就是一家公司为了“明天”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它就像农夫播种,虽然今天付出了种子和劳作的成本,却是为了未来的丰收。具体而言,研发包含“研究”和“开发”两部分:研究是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活动,充满未知;开发则是将这些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具体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工艺的过程,目标性更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家公司对待研发的态度和效率,是判断其长期竞争力和未来价值的关键窗口。它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一个数字,更是企业生命力和想象力的源泉。

R&D:是“费用”还是“投资”?

这是一个会计视角和投资视角的经典分歧,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洞察一家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从会计处理上看,绝大多数公司的研发支出在当期被记为费用,这种处理方式被称为费用化。这意味着,研发花了多少钱,公司的利润表上就会直接减去多少利润。比如,一家公司今年赚了1个亿,但在研发上投入了2000万,那么它账面上报告的净利润就相应减少了2000万。这样做的好处是保守和稳健,因为研发活动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从投资的视角看,有意义的研发支出更像是一种投资行为。这笔钱并没有真的“花掉”,而是转化成了公司的无形资产——可能是专利技术、更优化的生产流程,或是即将引爆市场的新产品。这些“资产”将在未来数年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和自由现金流巴菲特就曾提到,他更关注公司的“所有者盈余”,即在剔除维持当前经营所必需的资本开支后,公司真正能为股东赚到的钱。从这个角度看,增长导向的研发投入,显然不应与维持日常运营的费用混为一谈。

两种视角的冲突与启示

理解这两种视角的冲突,能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启示:

如何“看透”一家公司的研发?

既然研发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评估它呢?不能只看投入金额,更要看产出效率。

不只看投入,更要看效率

  1. 看投入强度:研发费用率

最常用的指标是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这个比率可以体现公司对未来的投资意愿。但单纯的高或低没有意义,关键在于和谁比

  1. 看产出效率:从“因”到“果”

花钱谁都会,但把钱花出效果才是真本事。评估研发产出的线索包括:

警惕研发的“资本化”陷阱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会计准则允许公司将部分研发支出(主要是进入开发阶段、成功概率较高的项目)不计入当期费用,而是作为“无形资产”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个过程就是研发资本化。 虽然这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成为公司粉饰利润的工具。通过将本应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公司可以人为地“创造”当期利润。因此,当看到一家公司研发资本化的比例远高于同行时,需要仔细研究其合理性,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投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