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是行为金融学中一个典型的认知偏误。它指的是人们会下意识地寻找、解读和记住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信念或假设的信息,同时倾向于忽略、轻视或忘记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在投资世界里,这就像是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一旦你喜欢上一只股票,你就会不自觉地只看到它的“优点”,而对它的“缺点”视而不见。这种心理倾向是导致投资者追高杀跌、非理性持股的元凶之一,严重影响了客观决策,是价值投资理念需要极力克服的人性弱点。

确认偏误在投资中的“陷阱”

确认偏误就像一个潜伏在决策路径上的无声陷阱,让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偏离理性轨道。

“情人眼里出西施”效应

这个陷阱最为常见。当你投入真金白银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后,这家公司就好像变成了你的“心上人”。

“路径依赖”与亏损厌恶

当持有的股票不幸亏损时,确认偏误会和“亏损厌恶”心理结合,变得更加危险。为了不承认自己“看错了”,投资者会拼命寻找任何一丝能够支撑“股价会涨回来”的证据。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为了确认“我最初的决策是对的”这一信念,而不是客观地进行基本面分析,评估公司是否还值得持有。

如何打破“确认偏誤”的魔咒?

认识到偏误的存在是第一步,但战胜它需要刻意练习和严格的纪律。

扮演“恶魔的代言人”

这是对抗确认偏误最有效的一招。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强制自己站在对立面,主动寻找不支持你观点的信息。

建立投资清单与纪律

一套客观的、书面化的投资体系是抵御主观情绪的“防火墙”。

  1. 创建投资清单: 在投资前,根据你的价值投资标准(例如,估值水平、负债率、利润增长率、安全边际等)列出一个清单。只有当目标公司满足清单上的大部分标准时,才予以考虑。
  2. 设定卖出纪律: 同样,预先设定清晰的卖出条件。比如,“当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时”、“当公司估值超过历史高位特定百分比时”或“当初的买入逻辑被证伪时”,就必须重新评估甚至卖出。这能有效避免你因为“舍不得”而无休止地为坏消息找借口。

记录投资日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每一笔投资的买入理由、核心逻辑、预期目标都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