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价格 (Carbon Price) 简单来说,碳价格就是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定下的价钱,通常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成本来计算。它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价格,而是一种政策工具,旨在解决气候变化这个棘手的负外部性问题。所谓负外部性,就像一家工厂污染了河流,但并没有为清理河水的成本买单,这个成本就由整个社会承担了。同样,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带来了全球变暖的风险,其成本也一直由全人类“买单”。碳价格的核心逻辑就是“谁污染,谁付费”,通过给碳排放加上一个明确的成本标签,迫使企业将这部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激励它们节能减排,转向更清洁的生产方式。
把“空气”中的碳变成一个有价商品,主要通过两种主流方式实现,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这是一种最直接了当的方式。政府直接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工业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征收税款,排得越多,交得越多。
这是一种更具市场化色彩的方式,常被称为“总量管制与交易”(Cap-and-Trade)。它的运作分两步:
通过这种买卖,一个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碳市场就诞生了,配额的价格——也就是碳价格——会实时波动。欧盟的碳交易体系 (EU ETS) 是全球目前规模最大、也最成熟的碳市场。
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来说,碳价格绝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概念,它正在演变为一个影响企业基本面、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财务变量。
对于那些身处电力、化工、建材、航空等高碳排放行业的公司,碳价格是一项实实在在、且很可能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在过去,这部分成本被忽略了,但现在它正从“隐形”走向“显性”。
有危就有机。碳价格的出现,为那些在低碳领域具备优势的企业构筑了一条全新的护城河。
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开始像分析原材料成本或人工成本一样,来分析一家公司的“碳成本”。在评估一家公司时,不妨多问几个问题:
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整合进你的估值模型,可以让你对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和风险有更深刻的理解。
碳价格正在从一个宏大叙事,转变为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具体数字。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