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Carbon Peaking)与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常被合称为“双碳”。这是一对描绘国家或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路径图的姊妹概念。碳达峰,好比踩油门的汽车达到了最快速度,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然后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的那个转折点。而碳中和则更进一步,像是给浴缸同时打开水龙头(排放)和拔开塞子(吸收),当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时,水位就不再变化了。它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以及使用碳捕捉等技术,使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为移除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这两个目标共同构成了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转型最宏大的叙事之一,也为投资者指明了蕴藏巨大机遇的方向。
想理解“双碳”,我们不必被复杂的科学术语吓到,可以把它看作我们地球家园的一场“健康管理计划”。
我们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像一个正在胡吃海喝的年轻人,体重(碳排放)一直在快速增长。碳达峰就是要让我们在2030年前,结束这种“野蛮生长”,让体重达到顶峰,然后开始有计划地“减肥”。 这意味着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将面临巨大转型压力,而更高效、更清洁的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在体重达峰后,我们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体重”,也就是碳中和。这需要双管齐下: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找到一条“又长又厚的雪道”,而“双碳”战略恰好提供了这样一条坡道。这并非短暂的题材炒作,而是持续数十年的、由国家意志驱动的经济结构大迁徙。
面对这场世纪机遇,投资者需要一幅清晰的“藏宝图”,并坚守价值投资的纪律,才能挖到真金白银,而不是陷入投机的流沙。
这是实现“双碳”的基石。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
投资要点:关注那些拥有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强、能持续扩产的龙头企业。
交通领域的碳减排主要靠电动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机会不仅在于整车制造,更在于其“心脏”和“血脉”:
投资要点:在产业链中寻找具有定价权和技术壁垒的环节。
风光发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白天有太阳,晚上没太阳。为了让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就需要:
投资要点:这是一个从0到1,再从1到N的增量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除了“开源”(发展新能源),“节流”(降低能耗)同样重要。帮助高耗能行业(如钢铁、水泥、化工)减肥,本身就是一门好生意。
投资要点:寻找那些能为客户创造实实在在降本增效价值的“卖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