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 Buyout, MBO),又常被简称为“MBO”,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就是最了解这家公司的“自己人”(比如CEO、CFO等高管),从现有股东手中把公司买下来。这笔交易通常会借助大量的杠杆收购融资,最终将一家上市公司私有化,或将一个大集团的子公司独立出来。整个过程好比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觉得自己工作的餐厅被老板经营得埋没了价值,于是联合其他厨师和服务员,凑钱加上银行贷款,把这家餐厅盘了下来,准备自己当老板大干一场。

为什么会发生管理层收购?

MBO的发生,通常是买卖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背后各有各的“小算盘”。

这场“内部人”的游戏是如何操作的?

一场典型的MBO就像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第一步:组建“买方团”

管理层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整个收购,他们会寻找强大的“外援”——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 Fund, PE)。PE机构不仅提供大部分资金,还会提供交易结构设计、资本运作等专业支持。

  1. 第二步:设立“收购车”

买方团会专门成立一家壳公司 (Shell Company),这家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作为收购目标公司 (Target Company)的主体。

  1. 第三步:筹集“弹药”

壳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融资:管理层出小部分自有资金,PE出大部分股权资金,剩下的巨额部分则通过向银行或财团借贷(债务融资)来解决。这笔债务通常会用目标公司未来的资产和现金流作为抵押。

  1. 第四步:发起总攻

资金到位后,壳公司正式向目标公司的全体股东发起收购要约。

  1. 第五步:完成私有化

一旦绝大多数股东接受要约,交易完成,目标公司的股票将从证券交易所退市,由一家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实现了“管理层当家做主”。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看待MBO?

MBO是一把双刃剑,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既可能意味着机遇,也潜藏着风险。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需要擦亮眼睛,辨明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机遇:价值的信号灯

风险:利益的冲突区

价值投资者的MBO清单

当听到一家公司可能进行MBO时,不要只为收购溢价而激动,不妨用以下清单审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