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冯·西门子 (Werner von Siemens) 是一位19世纪德国的发明家、企业家和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在《投资大辞典》中,他并非以传统投资家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一位价值创造的典范被收录。他的生平与创业史,深刻诠释了一家伟大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长期主义和全球化视野,构筑起深不可测的护城河。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研究西门子本人及其创办的企业,就如同解剖一个完美的商业标本,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伟大公司”,其意义远超于单纯分析K线图和财务数据。
维尔纳·冯·西门子于1816年出生在汉诺威附近的一个小镇,他并非出身豪门,而是依靠自身的才智和努力改变了命运。他的职业生涯始于普鲁士军队,作为一名炮兵军官,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 与许多“只管生,不管养”的发明家不同,西门子天生就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深知,一项发明如果不能转化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并创造出商业价值,那它就只能永远躺在实验室里。这种“从技术到商业”的闭环思维,是他成功的关键。 1847年,他与机械师约翰·哈尔斯克共同创立了“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这便是今天商业巨头西门子的前身。公司最初的成功源于西门子改良的指针式电报机,它比当时市面上的产品更可靠、更高效。但西门子并未就此止步,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发电机(Dynamo)的实际应用,彻底开启了人类的电气时代,也为西门子公司未来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狂人,更是一位深谙人性的管理者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他所开创的许多经营管理原则,至今仍是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也为我们价值投资者提供了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绝佳视角。
虽然西门子本人可能从未使用过“价值投资”这个词,但他的经营理念与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他用一生诠释了,投资的本质不是买卖价格波动的凭证,而是以合理的价格成为一家卓越企业的部分所有者。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再强调,他最喜欢的企业是那种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而西门子堪称是构筑“技术护城河”的宗师。
在那个充满投机和短视的资本主义早期时代,西门子的长期主义思想显得尤为可贵。他经营企业的目标,不是为了下个季度的财报,而是为了企业能够永续经营。
早在“全球化”成为流行词汇的一个世纪前,西门子就已经是一位全球化的实践者。
研究维尔纳·冯·西门子的故事,不是为了让我们去投资西门子这家具体的公司,而是为了学习一种识别伟大企业的思维框架。
当你在研究一家公司时,可以试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看看它是否具备“西门子基因”:
维尔纳·冯·西门子的传奇告诉我们,一家公司的价值,最终来源于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只是这种能力的滞后反映。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需要像西门子这位工程师一样,深入到企业的内部,去探究其运转的“机械原理”。
总而言之,维尔纳·冯·西门子虽然不是一位金融家,但他是一位顶级的“商业价值投资者”。 他投资于技术、投资于人才、投资于未来。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找到那些像西门子一样,能够凭借卓越的远见和持续的创新,不断将“未来”转化为“现在”的伟大企业,然后,坚定地与他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