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投资 (Horizons Ventures),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私人投资旗舰。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VC) 基金,而更像一个灵活、敏锐的家族办公室投资工具,专门负责管理李先生的个人财富,并专注于全球范围内具有颠覆性潜力的高科技初创企业。维港投资以其精准的眼光、果断的决策和惊人的回报率闻名于世,被誉为“超人”的科技瞭望塔和未来趋势的捕手。它的投资版图跨越了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和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成功发掘并投资了诸如Facebook、Skype、Waze和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等一大批后来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
如果说李嘉诚先生的商业帝国(如长江和记实业和长江实业集团)是其稳固的基石,那么维港投资就是他伸向未来的敏锐触角。它不直接隶属于李先生旗下的任何上市公司,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战略纵深。
维港投资的灵魂人物是周凯旋(Solina Chau)女士。作为李嘉诚先生的长期商业伙伴和红颜知己,她全权负责维港投资的日常运营和投资决策。正是她,带领着一支精干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最具潜力的创新种子。 与传统的风险投资基金相比,维港投资的运作模式堪称“异类”:
维港投资的目光始终聚焦于那些能够“定义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它们寻找的不是对现有市场的微小改良,而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业规则、创造全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其投资组合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寻找那些能够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Big Problems)的方案,无论是通信、交通、健康还是食品,它都试图在问题发生的源头进行布局。
翻开维港投资的成绩单,就像是阅读一部过去二十年的全球科技创新史。许多如今家喻户晓的科技公司,在其籍籍无名之时,都曾获得过维港的青睐。
2007年,当Facebook(现为Meta Platforms)还是一家主要面向大学生的社交网站,其盈利模式尚不明朗时,维港投资毅然向其注资。这笔投资后来为李嘉诚基金会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丰厚回报,也成为了维港投资在全球科技投资界一战成名的经典案例。这笔交易充分体现了其超越当时市场共识的远见,即认识到“连接人”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网络效应和商业价值。
维港投资对那些能够深度融入并改善日常生活的技术有着特殊的偏好。
这些投资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脉搏,通过技术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和便利性。
维港投资的视野从未停留在当下,而是始终眺望着十年、二十年后的世界。
这些布局,无一不显示出维港投资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判断。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或许没有李嘉诚先生的雄厚资本,也没有周凯旋女士的顶级人脉,但维港投资的投资哲学和策略,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这些启示与价值投资的内在精神高度契合,是每个希望在投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人都应该学习的“心法”。
“共识不会让你致富。”(Consensus doesn't make you rich.) 维港投资的许多成功案例,在当时都是“非共识”的。投资Facebook时,人们质疑其盈利能力;投资人造肉时,人们认为那只是极客的幻想。然而,巨大的回报正蕴藏在这些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机会之中。
维港投资因为使用自有资金,所以拥有几乎无限的耐心。它们可以陪伴一家公司十年甚至更久,静待花开。这种“长钱”心态,是其能够捕获“大鱼”的关键。
维港投资极其看重创始团队的愿景和执行力,它们投资的是顶尖的“人”。同时,它所有的布局都踩在了最宏大的时代“趋势”之上,如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等。
维港的投资版图遍布全球,从硅谷到以色列,从欧洲到亚洲,它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创新的火花。同时,它利用李嘉诚先生的商业帝国为被投企业赋能,创造了“1+1 > 2”的效果。
维港投资是一个独特的投资传奇。它既有风险投资的敏锐和对前沿科技的拥抱,又饱含着价值投资的耐心、远见和长期主义的内核。它就像一艘装备了最先进雷达的旗舰,在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商业海洋中,为李嘉诚的财富帝国探索着未来的航向。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维港投资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系列令人艳羡的成功案例。它更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以更长远的视角、更独立的思考、更全球化的格局来看待投资这件事。我们无法复制它的资本和资源,但完全可以学习并实践其背后的投资智慧:与伟大的格局观者同行,投资于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然后,给价值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