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优选(Meituan Youxuan)是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美团(Meituan)于2020年推出的社区团购(Community Group Buying)业务。它以“预售+次日达+自提”的模式,切入社区生鲜零售及日用品市场。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在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即可到社区指定的自提点(通常是便利店主或社区居民,被称为“团长”)提取商品。美团优选旨在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履约成本,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是美团探索“万物到家”零售版图,尤其是争夺下沉市场的关键战略布局。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一项新业务,必须先理解它在整个公司战略中的位置。美团优选之于美团,绝非一次心血来潮的跟风,而是其宏大叙事中的一块关键拼图。 美团从最初的“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早已不满足于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的核心业务。它的野心是成为一个提供“吃喝玩乐全都有”的超级服务平台。在互联网世界里,有一个经典的战略叫高频打低频。意思是,用高频次消费的业务(比如吃饭、买菜)来锁定用户,然后再向他们交叉销售低频次但高利润率的业务(比如旅游、买手机)。 买菜,正是这样一个比外卖还要高频的刚需场景。在美团外卖、买菜等即时零售业务覆盖了一二线城市后,广袤的下沉市场——那些即时配送成本过高的城镇和乡村——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美团优选,正是美团攻入这片蓝海市场的“特种部队”。它所面对的,是同样手握重金和流量的巨头,比如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菜菜”,一场关乎未来零售格局的“三国杀”就此拉开序幕。
为什么巨头们不约而同地看上了“社区团购”这门生意?因为它在商业模式上,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妖异”的效率。
传统零售业,无论是线下超市还是线上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库存和损耗。尤其是生鲜品类,保质期短,卖不掉就得扔,亏的都是真金白银。 而社区团购的“预售”模式(C2B,Customer-to-Business)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自提”模式,则巧妙地攻克了电子商务的另一大成本黑洞——最后一公里配送。通过将成百上千个订单集中配送到社区的“团长”处,由用户自行提取,平台省去了昂贵的、一对一的送货上门成本。这使得履约成本被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团长”是社区团购模式的灵魂。他们是平台的“编外员工”,是镶嵌在社区邻里关系中的“人形广告牌”和“客服中心”。
可以说,“团长”制度是用一种社会化的轻资产方式,解决了商业扩张中最难的信任和落地问题。
如果说“团长”和低价是社区团购看得见的“面子”,那么供应链效率就是其看不见的“里子”,也是决定长期胜负的终极战场。 社区团购的供应链通常是“中心仓-网格仓-团长”的三级仓配体系。平台需要投入巨资,在全国各地建立仓储物流设施,并深度介入产地直采、商品分拣、干线运输等各个环节。这是一场关于规模效应的竞赛:订单密度越大,单个包裹的采购、仓储、物流成本就越低。谁能率先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供应链网络,谁就能建立起最深的护城河。
了解了商业模式,我们便可以戴上价值投资的眼镜,来审视美团优选的投资价值。
巴菲特告诉我们,要投资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美团优选的护城河是什么?它足够坚固吗?
对于美团优选这样的创新业务,价值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容忍其前期的战略性亏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盈利前景。投资者需要紧密跟踪几个核心指标:
最终,价值投资者需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当市场格局稳定、补贴退潮后,这项业务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可观的盈利?其稳态利润率能达到什么水平?
为一项仍在巨亏、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业务估值,是投资中最具艺术性的部分。由于美团优选是美团公司的一部分,投资者无法单独投资它,而是通过投资美团股票来间接持有。 这意味着,对美团的估值需要采用“分部估值法”(Sum-of-the-Parts)。投资者需要分别评估外卖、到店酒旅等成熟业务的价值,然后再给美团优选这样的新业务一个合理的估值。这个估值高度依赖于对社区团购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潜在市场总规模)的判断,以及对美团优选未来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预测。 这里充满了大量的假设和不确定性。因此,为这些美好的“可能性”支付过高的价格,是极其危险的。即便是面对诱人的增长故事,也必须牢记巴菲特的教诲,为自己的判断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
从美团优选的案例中,普通投资者可以得到几点至关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