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股,一个在中国证券市场如雷贯耳的名词,特指1990年在新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批挂牌交易的五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飞乐音响)、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延中实业,后更名为方正科技)、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爱使电子,后更名为游久游戏)、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真空电子,后更名为云赛智联)以及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申华电工,后更名为申华控股)。“老五股”不仅是中国股市的拓荒者,更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们的诞生,宣告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启航;它们三十余年的风雨沉浮,则为后来的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价值投资启示录。
要理解“老五股”的意义,我们必须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百废待兴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浪潮席卷全国,但企业的融资渠道依然十分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为了搞活经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入股份制、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被提上日程。这在当时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举。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老五股”应运而生。
当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盛况,是今天的新股民难以想象的。人们对“股票”这个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购买股票的队伍在银行门口排成了长龙,甚至有人彻夜等候,被称为“股票认购证”的一张薄纸被炒到了天价。这股狂热的背后,是对财富的憧憬,也是对国家改革未来的坚定信心。
“老五股”的上市,开启了中国股市波澜壮阔的三十年。然而,作为先行者,它们的命运轨迹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挣扎。它们的故事,恰恰是理解中国股市演变和践行价值投资的绝佳案例。
在中国股市建立初期,由于上市公司数量极少(“物以稀为贵”),市场资金却异常充沛,导致股价出现了惊人的上涨。这便是典型的由供需失衡驱动的投机热潮。
当市场的喧嚣散去,投资者开始用更理性的眼光审视这些公司时,才发现光环之下的现实。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老五股”原本的业务大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纷纷走上了漫长的转型和重组之路。
这些频繁的更名、重组和业务转型,反映出这些初代上市公司在时代变迁中的艰难求生。它们中的许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沦为了资本运作的平台,即所谓的壳公司,其投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壳资源”的炒作上,而非自身业务的成长性。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回望,假设一位投资者在1990年买入了“老五股”并持有至今,他的收益如何? 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虽然在最初几年获得了暴利,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大多乏善可陈,甚至远远跑输了市场平均水平(如沪深300指数)。与那些后来上市、专注于主业并建立起强大品牌和竞争优势的公司(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相比,其长期回报率更是有云泥之别。 “老五股”的命运轨迹告诉我们:一个开创性的历史地位,并不能保证一家公司在商业竞争中永远领先。 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一家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而不是投资一个名字或一段历史。
“老五股”的故事,就像一本写满了经验与教训的教科书,对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我们来说,其中的启示尤为珍贵。
“新中国第一股”、“首批上市公司”……这些光环确实耀眼,但它们属于过去。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我们,投资决策应基于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审慎分析,而非其历史声誉。买股票,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不是为它的历史博物馆门票付费。投资前必须扪心自问:这家公司在未来5年、10年,还能保持竞争力并为我赚钱吗?
“老五股”的转型史,就是一部不断“讲故事”、“追概念”的历史。从音响到LED,从电脑到房地产,从电子元器件到大数据……它们总是在追逐最新的风口,但鲜有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并建立起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 沃伦·巴菲特将这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比喻为企业的护城河。“老五股”的故事深刻地说明,没有宽阔“护城河”保护的企业,即使一时风光,也难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沉沦的命运。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应该寻找那些拥有强大品牌、核心技术、网络效应或成本优势,能够抵御竞争对手侵蚀的伟大企业。
“老五股”诞生于一个非理性的市场狂热期,其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这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原则的反面教材。 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它要求我们以显著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大的潜在回报,另一方面也为可能出现的误判或不利情况提供了缓冲垫。在市场情绪高涨、人人都在谈论“这次不一样”的时候,保持冷静,坚持用价值的尺子去衡量价格,是投资者最宝贵的品质。
价值投资提倡长期持有,但这绝不意味着“买入后就锁进保险箱,从此不闻不问”。“老五股”的经历告诉我们,商业世界是动态变化的,曾经的行业巨头也可能被时代淘汰。 真正的长期持有,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持续跟踪。投资者需要像企业主一样,定期审视自己持有的公司:它的护城河是变宽了还是变窄了?管理层是否依然优秀和诚信?行业格局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使亏损,也应该果断卖出。长期持有,持有的是“优秀的企业”,而不是“持有的时间”。
“老五股”,这五个承载着中国股市初心的名字,如今依然静静地躺在交易软件的列表里。它们的股价不再疯狂,它们的传奇也已尘封。但它们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每一位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镜鉴。 从“老五股”的辉煌与落寞中,我们读懂了投机泡沫的脆弱,见证了产业变迁的无情,更领悟了价值投资原则的永恒。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似的韵脚。无论是面对当年的“老五股”,还是今天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概念,投资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透过“老五股”这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能更好地看清未来,在充满喧嚣与诱惑的资本市场中,坚守一份价值的初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