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股份制银行

股份制银行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在日常交流中常被简称为“股份行”,是指根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而设立的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由国家绝对控股不同,股份制银行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通常包含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等,治理结构也更贴近市场化的现代企业。这种“混合所有制”的基因,使得股份制银行在经营上通常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也更注重股东回报和经营效率。

“混血儿”银行:股份制银行是什么?

如果说国有银行像是家底雄厚的“大家长”,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大型企业,那么股份制银行就像是市场中历练出来的“弄潮儿”。它们没有“长子”那样的资源倾斜,必须依靠自身的拼搏来赢得客户和市场。 在中国,股份制银行是银行业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在规模上通常小于四大国有行,但又大于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我们耳熟能详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都属于股份制银行的范畴。 与其它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股份制银行的“体检指标”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不能只看银行的“名气”,更要学会阅读它的“体检报告”。对于股份制银行,以下几个指标至关重要,它们共同描绘了一家银行的健康状况。

盈利能力:不只是看赚了多少钱

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决定了它能为股东创造多少回报。

资产质量:水库的堤坝牢不牢?

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如果放出去的贷款大量收不回来,再强的盈利能力也无济于事。

资本实力:有没有足够的“本钱”?

银行业是高杠杆行业,必须有充足的自有资本来抵御未知的风险,防止“资不抵债”。

价值投资者的观察镜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股份制银行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领域,因为它们的市场化程度高,更容易出现因卓越管理而持续创造超额回报的优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