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施罗德 (Alice Schroeder),一位在投资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她的出名并非因为管理着百亿基金,而是因为她做了一件无人能及的事——为“股神”沃伦·巴菲特撰写了唯一一部官方授权的传记。她不仅仅是巴菲特的传记作家,更曾是华尔街顶尖的保险行业分析师。施罗德凭借其深厚的财务功底、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刨根问底的职业精神,赢得了巴菲特的信任,得以深入探寻这位投资巨擘的内心世界和投资帝国。她所著的《滚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被无数价值投资者奉为圭臬,因为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揭示了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根源、演变及其与人性的紧密相连。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施罗德,就是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真正读懂巴菲特和价值投资的精髓。
艾丽斯·施罗德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跨界传奇。她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何为“准备好的人,才能抓住上帝递过来的橄榄枝”。
施罗德的职业起点并非写作,而是严谨的数字世界。她曾是一名注册会计师(CPA),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段经历为她打下了坚实的财务分析基础。这让她在日后研究公司时,能够像侦探一样,从枯燥的财务报表中嗅出商业模式的优劣和潜在的风险,而不是仅仅听信管理层的花言巧语。 进入投资领域后,她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卖方分析师,先后在潘恩韦伯和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投行工作,专注于当时并不算热门但极其复杂的保险行业。她很快便以其深度、独立和批判性的研究报告而声名鹊起。在那个普遍追捧明星CEO的年代,施罗德敢于挑战权威,她曾发表长达54页的报告,质疑保险巨头AIG及其传奇CEO莫里斯·格林伯格的会计操作,此举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也充分展示了她独立思考的勇气和专业素养。
正是这份对保险业近乎痴迷的钻研,为她打开了通往奥马哈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末,施罗德开始研究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她不像其他分析师那样只关注其投资组合,而是深入研究了其核心——保险业务和浮存金 (Float) 的运作模式。她撰写的深度研究报告,其专业程度甚至让巴菲特本人都感到惊讶。 于是,一个传奇的“第一次”发生了。一向对华尔街分析师敬而远之的巴菲特,破例接受了施罗德的访谈请求。两人一见如故,从保险业务聊到投资哲学,再到人生感悟。施罗德的智慧和正直赢得了巴菲特的尊重和友谊。 多年后,当巴菲特决定要有一本全面、真实记录自己一生的传记时,他想到了艾丽斯·施罗德。他给予了施罗德前所未有的权限:
可以说,施罗德不仅仅是在“写”巴菲特,更是在用数年时间,“沉浸式”地体验和理解巴菲特的世界。
如果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是价值投资的“圣经”,那么施罗德的《滚雪球》就是这本“圣经”最权威、最生动的“释义书”。它超越了简单的投资案例分析,将投资哲学与人性、心理、时代背景融为一体。
《滚雪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巴菲特从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
与其他巴菲特传记作者不同,施罗德的分析师背景让她拥有独特的“解码”能力。
通过阅读施罗德的作品和理解她的经历,普通投资者可以获得许多超越“买什么股票”的宝贵启示。她就像一位向导,不仅告诉你宝藏在哪里,还教会你如何绘制自己的寻宝图。
许多人学习巴菲特,只是简单地抄作业,看他买了什么就跟着买。但施罗德告诉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他的思维方式。
“护城河”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而施罗德通过详实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护城河并非一个空洞的标签。
这可能是施罗德传递的最重要的非投资技巧。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游戏,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施罗德花了五年时间写作《滚雪球》,而巴菲特每天花80%的时间在阅读。这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
艾丽斯·施罗德在投资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她以分析师的严谨和作家的细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巴菲特内心世界的窗户。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和向导,将复杂的投资思想、商业逻辑和深刻的人生智慧,转化为了普通人能够理解和践行的指南。 对于每一位渴望在投资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来说,艾丽斯·施罗德和她的《滚雪球》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宝库。她教会我们,真正的价值投资,始于对数字的尊重,精于对商业的洞察,成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对自我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