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范敏

范敏(Fan Min),是中国著名企业家,在线旅游巨头携程(Ctrip)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在线旅游行业(OTA)的拓荒者和“水泥+鼠标”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者。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但由他深度参与并主导构建的携程商业帝国,为价值投资的信徒们提供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坚固的护城河,以及如何在看似传统的行业里,通过模式创新建立起穿越周期的伟大企业。研究范敏和他的携程,就像是品读一本关于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长期主义的活字典。

范敏是谁? “水泥+鼠标”的缔造者

要理解范敏的投资价值,我们得先穿越回上个世纪末的中国互联网黎明期。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范敏与梁建章季琦沈南鹏这三位日后响彻商界和投资界的大佬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携程,他们也被并称为“携程四君子”。在这四人组中,范敏长期担任CEO,是携程具体战略和日常运营的“总舵主”。 与其他三位伙伴或精于技术、或长于资本运作不同,范敏拥有深厚的传统旅游行业管理经验。正是这种独特的背景,让他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那样,一头扎进“唯快不破”的纯线上模式,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并坚决执行了“水泥+鼠标”的独特战略。

“水泥+鼠标”到底是个啥?

这个听起来有点土气的词,却是携程早期成功的核心密码。它指的是一种将传统商业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的混合模式。

简单来说,“水泥+鼠标”就像开一家顶级的网红餐厅。“鼠标”是它在社交媒体上精美的图片和便捷的在线排号系统,而“水泥”则是它秘不外传的独家菜谱、训练有素的后厨团队和稳定优质的食材供应链。 前者吸引你来,后者保证你吃得满意,并且下次还想来。

从范敏的携程看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公司是头等大事。范敏主导下的携程,其护城河并非来自某项单一的专利技术,而是源自其“水泥+鼠标”这一精妙绝伦的商业模式本身。

“重”与“轻”的黄金平衡点

在2000年代初的互联网泡沫中,无数追求“轻资产、高速度”的纯互联网公司灰飞烟灭。它们就像只有“鼠标”的空壳,页面做得再炫酷,也无法解决用户的根本痛点——信任与服务。 范敏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深刻理解当时中国的商业土壤。在一个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仍在建设的社会里,纯粹的“轻”是靠不住的,必须有“重”的部分来做压舱石。携程的呼叫中心和地推网络,在当时看来是“很重”的投入,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但这恰恰是其护城河的第一道壁垒。

穿越周期的“反脆弱”能力

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不仅要在顺境中高歌猛进,更要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携程的“水泥+鼠标”模式,就具备这种宝贵的品质。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03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危机。疫情对旅游业是毁灭性打击,携程的业务量一度暴跌。然而,危机过后,携程却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并进一步甩开了竞争对手。为什么?

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作《反脆弱》中提出的反脆弱性(Antifragility)概念。携程的系统不仅是稳健的(Robust),能在冲击中幸存,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反脆弱的,从混乱和冲击中获得了益处,巩固了其行业领导地位。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研究范敏和他的携程传奇,不是为了让我们去投资携程这只股票,而是为了提炼出那些能够指导我们未来投资决策的智慧。

不追“风口”,只看“基本功”

范敏的成功提醒我们,投资不能只被光鲜的概念和时髦的“风口”(如元宇宙、Web3.0)所迷惑。一个公司讲的故事再动听,我们也要像侦探一样,去探寻其“水泥”的部分在哪里。

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往往是“鼠标”的效率和“水泥”的扎实兼备。忽略了“水泥”,再快的“鼠标”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警惕“唯快不破”的陷阱

互联网世界信奉“唯快不破”,但范敏的携程走的却是一条“先慢后快”、“以重为本”的道路。初期的“水泥”建设是缓慢而艰辛的,远不如纯线上模式扩张得快。然而,正是这种“慢”,才构建了无人能及的“快”的壁垒。 这与价值投资的精神内核高度一致。价值投资者追求的不是一夜暴富的刺激,而是长期、可持续的复利增长。这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欣赏那些愿意做“笨功夫”、愿意为长期价值投入“重资产”的公司。

寻找“非共识”的伟大公司

在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互联网就应该是轻的、虚拟的,携程的“重模式”无疑是“非共识”的。然而,事后证明,最优秀的投资机会,往往就隐藏在这种与主流观点相悖的“非共识”之中。 这需要投资者具备传奇投资人霍华德·马克斯所推崇的第二层次思维(Second-Level Thinking)。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当市场上所有人都为某个概念狂欢时,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共识之下,是否隐藏着被忽略的风险?而在那些被市场冷落、被认为是“老土”或“太重”的商业模式中,是否正孕育着下一个范敏和他的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