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货币(Funding Currency),指的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非常低的货币。投资者们喜欢借入这种“便宜”的钱,然后把它换成利率更高或预期回报率更高的其他货币(称为投资货币),再用换来的钱去投资高收益资产。这种“借低息、投高息”的操作就是大名鼎鼎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而融资货币就是这个策略的起点。简单说,融资货币就是套息交易里被借来的那个“本钱”货币。它就像是全球资本棋局中的“工兵”,本身价值不高,却能为投资者攻城略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
成为融资货币的首要条件就是“便宜”,也就是其发行国或经济体长期维持着极低的利率。历史上,有几个货币是这个角色的“常客”:
理解了谁是融资货币,我们再来看看围绕它展开的这场资本游戏是怎么玩的,以及其中暗藏的礁石。
套息交易的盈利逻辑非常直白,主要来自两部分:
举个“栗子”:假设投资者A借入利率为0.1%的日元,将其兑换成澳元,并购买了收益率为4%的澳大利亚国债。
然而,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游戏,最大的风险也恰恰来自汇率。这个风险就是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 一旦市场风向突变,作为融资货币的日元不再贬值,反而急速升值,那么灾难就来了。上述例子中的投资者A会发现,他需要用更多价值的澳元资产才能换回足够数量的日元来偿还当初的贷款。汇率上的损失可能轻易吞噬掉好不容易赚来的那点利差,甚至导致血本无归。 更可怕的是,当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时(比如突发的地缘政治危机),投资者会纷纷抛售高风险资产,买入日元、瑞郎这类避险货币来避险,而这两种货币恰恰又是主要的融资货币。这种行为会导致融资货币被动大幅升值,从而触发大规模的套息交易平仓——即投资者们争相买入融资货币以偿还贷款。这种集中的买入行为会进一步推高融资货币的汇率,形成恶性循环,这在交易上被称为空头回补(Short Squeeze),常常引发市场剧烈动荡。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可能不会直接参与这种高杠杆的专业游戏,但理解融资货币的概念,能为我们打开一扇观察全球资本流动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