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管理基金 (Passive Management Fund),是一种旨在追踪特定市场指数表现的投资基金。与试图通过积极选股和择时来“战胜”市场的主动管理基金不同,被动管理基金的目标非常淳朴:不求超越,只求跟随。它就像一个“佛系”学生,不追求考第一,但保证每次都能拿到班级平均分。基金的投资组合会完全复制或高度模仿某个基准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或标普500指数)的构成,从而获得与该指数大致相当的收益。这种策略的背后,是对市场长期智慧的尊重,认为持续战胜市场是极其困难且成本高昂的,因此,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市场的平均回报,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更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会有人满足于“平均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投资哲学。金融界有一个著名的市场有效性假说,通俗地说,就是认为市场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想要持续地找到被低估的股票(即获取阿尔法)难于上青天。 被动管理正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它放弃了对超额收益的追逐,转而专注于获取市场本身带来的回报,即贝塔。它不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神来之笔,而是依靠纪律和规则进行投资。这就好比是乘坐一辆全自动驾驶的巴士,它会沿着固定的“指数”路线稳稳前行;而主动管理则像雇佣一位赛车手,他或许能抄近道带你超越别人,但也可能因为判断失误而偏离航道,并且收费昂贵。
被动管理主要通过两种工具来实现,它们是普通投资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市场平均分”获取器。
这是最经典的被动投资工具。它就是一个纯粹的指数复制者,投资者按照基金的净值进行申购和赎回,通常每天只能交易一次。它结构简单,目标明确,是“被动投资”理念的鼻祖。
ETF可以被理解为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指数基金。它兼具了股票和指数基金的特点:
简单来说,指数基金是“批发模式”,一天交易一次;ETF是“零售模式”,可以随时零买零卖。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向普通投资者推荐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其魅力主要在于:
当然,被动管理并非完美无缺:
对于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普通人来说,被动管理基金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绝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