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寻(Qianxun)是中国直播电商行业中的头部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机构,以其成功孵化和运营中国顶尖电商主播薇娅(Viya)而闻名。它不仅仅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网红经纪公司,更是一个深度整合了主播、品牌方、供应链和消费者的全链路商业生态系统。谦寻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通过强大的选品、议价和品控能力,为主播矩阵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货”,再通过主播的影响力高效地连接“人”(消费者)和“场”(直播间)。尽管谦寻并非一家上市公司,无法在二级市场直接交易,但其从崛起到遭遇危机的全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剖析新经济商业模式、理解护城河以及警惕关键人物风险的绝佳商业案例,对价值投资者而言,它是一本不可不读的“活教材”。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买入优秀的公司”。那么,研究一个像谦寻这样无法直接买入的未上市公司,其意义何在?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说,他喜欢阅读各种公司的年报,即使他并不打算投资这些公司。这是因为,通过研究大量的商业案例,投资者能够不断磨砺自己的商业嗅觉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识别出那些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伟大企业。 研究谦寻,至少能带来三个层面的收获:
理解谦寻,需要拆解其在“人、货、场”这三个电商核心要素上的布局。它早已超越了“带货”的浅层逻辑,而是在构建一个复杂的商业机器。
谦寻的起点和高光时刻,都与超级主播薇娅深度绑定。薇娅以其专业的讲解、亲和的形象和强大的议价能力,创造了直播电商领域的神话。然而,将公司的命运维系于一人之身,无疑是极其危险的。 聪明的公司会为风险做准备。在薇娅事件之前,谦寻已经开始着力打造主播矩阵,签约并培养了包括呗呗兔、戚儿、深夜徐老师在内的一系列中腰部主播。其逻辑非常清晰:
这一策略,本质上是企业应对关键人物风险的一种主动防御,也是从“明星驱动”向“体系驱动”转型的尝试。
如果说主播是谦寻的“面子”,那么强大的供应链就是它的“里子”,也是其最深的护城河。与许多仅仅扮演“销售渠道”角色的MCN不同,谦寻深度介入了“货”的环节,建立了一套令业界称道的供应链体系。
可以说,谦寻的本质是一家以主播为前端销售渠道的“超级零售商”。其核心竞争力,并非单纯的流量运营,而是后端高效、可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公司,绝不会满足于单一的业务场景。谦寻早已开始将其在“人”和“货”上积累的能力,延伸到更广阔的“场”中。
通过这些延伸,谦寻试图构建一个围绕“新消费”的商业闭环,降低对单一平台和单一业务模式的依赖。
谦寻的供应链护城河,看似坚固,但也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薇娅税务事件,是近年来中国商界关于关键人物风险最惨痛的一课。它告诉我们:
谦寻所处的直播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阵痛期。
对于谦寻而言,这意味着过去的成功经验未必能照搬到未来。公司必须在合规的框架内,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研究谦寻的兴衰起落,我们最终要回归到投资实践中。这个案例能带给我们以下几点深刻的启示:
当直播电商成为风口时,许多投资者只看到了表面的热闹,纷纷追捧相关的概念股。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沉下心来,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析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谁拥有真正的定价权?核心竞争力是流量、主播还是供应链?盈利的可持续性如何?对谦寻的分析告诉我们,一个看似光鲜的流量生意,其内核可能是一个辛苦但扎实的零售生意。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做出真正理性的判断。
无论是依赖明星创始人的科技公司,还是依靠单一爆款产品的消费品公司,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关键人物风险”或“关键产品风险”。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份警惕,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失去了这个CEO/这个产品,这家公司还剩下什么?” 真正伟大的公司,是依靠强大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来运转的,而不是依赖某个天才的灵光一现。这正是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所说的,要寻找那些“傻瓜都能经营”的公司。
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技术变革、模式创新、政策调整,都可能让昔日坚固的壁垒变得不堪一击。谦寻的护城河在于供应链,但这份优势也受到平台、主播和消费者信任度的多重制约。因此,投资者必须像一个警觉的哨兵,持续跟踪和评估所持公司的护城河是否在被加宽,还是在被侵蚀。
优秀的管理层无疑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比某个优秀的“人”更可靠的,是一套优秀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了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的风险内控机制、以及能够自我纠错和进化的企业文化。谦寻的案例表明,即使拥有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如果在合规和风险管理这些制度性问题上犯错,同样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那些治理完善、运作透明、对风险常怀敬畏之心的公司,才能让你睡得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