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资产减值

你有没有买过一件心爱的宝贝,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它没那么值钱了?或者说,你以为它值100块,但现在市面上它只能卖80块了?在投资世界里,公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过不是宝贝,而是它们拥有的各种资产。当公司发现自己的资产“不值钱”了,就需要进行一项特殊的操作,叫做资产减值(Asset Impairment)。 从本质上讲,资产减值就是对企业所拥有的长期资产(比如厂房、设备、专利,甚至是收购其他公司时产生的“商誉”等)进行的一次“价值大体检”。如果体检结果发现,这些资产账面价值(也就是在财务报表上记载的价值)已经高于它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可收回金额),那么公司就必须将高出的这部分价值确认为一项损失,我们称之为减值损失。这就像是在说:“对不起,我们之前高估了这些资产的价值,现在得把它调低点,更真实地反映它的身价。” 这项操作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制要求,旨在确保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防止投资者被虚高的资产价值所误导。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资产减值是评估公司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会发生“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就像是公司资产遭遇了“滑铁卢”,导致其价值不如从前。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

市场环境风云突变

技术进步“淘汰”旧设备

实体资产遭遇“不测”

法律或政策环境变化

公司自身经营不善

哪些资产会“减值”?

“资产减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理解资产减值的计算,其实就是一场“比大小”的游戏。

` - 减值损失 = 资产账面价值 - 可收回金额`

  如果计算结果是正数,说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它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公司就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投资者为什么要关注“资产减值”?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资产减值绝不仅仅是一个会计数字,它更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公司的真实“体质”。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揭示潜在风险

价值投资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