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赛力斯

赛力斯 (SERES) 这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NEV)制造商,其前身为以生产摩托车减震器和微型面包车起家的小康股份。赛力斯本身或许名不见经传,但它通过与科技巨头华为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AITO问界,一跃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这种“整车厂+科技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即华为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鸿蒙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以及销售渠道支持),赛力斯负责整车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使其在竞争惨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迅速崛起。赛力斯的案例,是观察传统制造业如何借助科技赋能实现颠覆式转型的绝佳样本,也是价值投资理念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时的经典研究对象。

从“小康”到“赛力斯”:一部转型史诗

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赛力斯仿佛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黑马”。但实际上,它的蜕变之路,是一部长达数十年的积累与豪赌交织的史诗。

默默无闻的“弹簧厂”:前身与积累

赛力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一家弹簧厂。其创始人张兴海带领企业从一个简单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逐步发展壮大,进入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微型商用车领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小康”牌面包车和卡车。 这段漫长的“小康时代”为赛力斯注入了几个至关重要的基因:

拥抱变革:与华为的“灵魂”碰撞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当时,华为宣布了“不造车,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战略,而苦苦寻求突破的赛力斯,成为了那个最坚定、最彻底的拥抱者。二者的合作,催生了AITO问界品牌,以及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智选车”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位手艺精湛但名气不大的厨师(赛力斯),遇到了一位拥有顶级品牌、懂得市场口味、还自带全球连锁餐厅(华为门店)的餐饮大亨(华为)。

问界M5、M7、M9等车型的相继成功,让赛力斯在短短两三年内,完成了从一家年亏损数十亿、濒临退市边缘的传统车企,到月销量领先、市值千亿的新能源明星企业的惊天逆转。

赛力斯的投资价值透视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炫目的故事背后,更应关注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以及潜在的风险。

护城河在哪里?:核心竞争力分析

赛力斯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单一技术,而是一个由合作模式构建起来的复合优势。

风险与挑战:投资者必须正视的“红灯”

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投资赛力斯,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挑战。

投资启示:从赛力斯看懂“模式创新”

赛力斯的案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三个宝贵的启示。

识别“赋能者”与“被赋能者”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平台”和“生态”变得越来越重要。出现了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赋能者”,它们利用自身的核心技术或平台优势,去赋能传统行业的“被赋能者”。投资这类公司,需要双重视角:既要分析“被赋能者”(如赛力斯)自身的执行能力、制造功底,也要深入研究“赋能者”(如华为)的技术实力、战略意图和生态布局。这种合作模式的成败,取决于双方能否实现1+1>2的化学反应。

警惕“故事”与“现实”的差距

赛力斯的故事无疑是激动人心的,这也使其股价在资本市场上经历了剧烈的波动。然而,正如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所教导的,投资者应该做的是“生意分析师”,而不是“市场预测师”。

动态评估合作关系的演变

对于像赛力斯这样深度依赖合作伙伴的公司,其投资逻辑的核心变量之一就是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与演变。这要求投资者不能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懒人策略,而必须保持持续的关注和动态的评估。需要关注的新闻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

总而言之,赛力斯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更是一个观察新旧动能转换、科技与制造融合的时代缩影。投资它,如同投资一部正在上演的商业大片,既有波澜壮阔的剧情,也充满了未知的变数。唯有深入理解其商业模式的本质,理性看待其优势与风险,方能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