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租车 (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租赁公司,其标志性的黄色品牌标识深入人心。作为行业鼻祖之一,赫兹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大规模采购新车,以短期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商务和休闲旅客,使用一到两年后再将其出售至二手车市场,以此循环往复。赫兹的百年兴衰史,如同一部惊心动魄的商业大片,集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变迁、激进投资者博弈、颠覆性创新冲击以及戏剧性的破产重组于一身。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赫兹不仅仅是一个租车品牌,更是一个蕴含着无数深刻教训的经典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何为“价值陷阱”、高杠杆率的风险以及在时代变迁中护城河的脆弱性。
赫兹的故事始于1918年,一位名叫沃尔特·雅各布斯 (Walter Jacobs) 的年轻人在芝加哥用几辆福特T型车开启了汽车租赁业务。五年后,他将公司卖给了约翰·赫兹 (John D. Hertz),后者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帝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赫兹几乎就是“租车”的代名词,其业务遍布全球,车队规模一度达到数十万辆。
赫兹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明了,却内含着几个致命的结构性弱点,这些弱点像“阿喀琉斯之踵”一样,在风和日丽时不易察觉,一旦暴风雨来临,便会成为致命伤。
面对重重困境,赫兹这艘“百年巨轮”吸引了一位华尔街“大海盗”的目光——卡尔·伊坎 (Carl Icahn)。作为最富盛名的激进投资者之一,伊坎的策略通常是大量买入他认为股价被低估的公司股票,成为大股东后,通过进入董事会、更换管理层、推动业务分拆或出售等方式,来“解锁”公司价值。
2014年,伊坎开始大举建仓赫兹,并很快成为其最大股东。他的投资逻辑很简单:
在伊坎的主导下,赫兹更换了CEO,进行了一系列成本削减和运营调整。市场一度对他寄予厚望,认为这位“企业掠夺者”能够力挽狂澜。然而,伊坎和市场都低估了赫兹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尤其是来自科技领域的降维打击。优步 (Uber) 和来福车 (Lyft) 等网约车平台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它们用更轻的资产模式和更便捷的服务,不断蚕食着传统租车行业的市场份额。 赫兹的股价在伊坎入主后不涨反跌,深陷泥潭。这位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大佬,在赫兹这笔投资上最终亏损了近20亿美元。这笔交易,也从潜在的“世纪交易”沦为了伊坎投资生涯中的“世纪巨坑”。
疫情导致全球旅游业和商务出行瞬间停摆,赫兹的收入来源几乎被完全切断。与此同时,恐慌情绪蔓延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二手车市场也随之冻结。这形成了对赫兹的“完美风暴”:
2020年5月22日,不堪重负的赫兹正式向法院申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护 (Chapter 11 Bankruptcy)。一个百年品牌,就这样倒在了疫情的冲击之下。
然而,故事最荒诞的一幕在赫兹宣布破产后上演了。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意味着其股权价值基本归零,因为在破产清算或重组中,债权人的求偿权远优先于股东。但赫兹的股票(交易代码:HTZ)在申请破产后,股价居然在短短几天内从不到1美元飙升至超过5美元。 这背后是一群以罗宾汉 (Robinhood) 平台为代表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对破产法知之甚少,只是基于“百年老店、品牌知名、股价便宜”等简单逻辑,疯狂涌入,期望公司能奇迹般地复活,上演“困境反转”的大戏。赫兹甚至还匪夷所思地尝试利用这股投机热潮申请增发新股“圈钱”,但被监管机构叫停。 这场非理性的狂欢最终以悲剧收场。随着破产程序的推进,赫兹的旧股票被注销,所有买入这些股票的投机者血本无归。这成为了金融史上一个经典的散户投机失败案例。
在法庭的监督下,赫兹开始了漫长的重组过程。最终,由Knighthead Capital和Certares Management牵头的投资集团赢得了竞标,它们向赫兹注入了超过59亿美元的新资本,帮助其偿还了部分债务,优化了资本结构,并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 2021年6月,赫兹成功脱离破产保护。几个月后,重获新生的赫兹宣布了一个震惊市场的决定:向特斯拉 (Tesla) 采购10万辆电动汽车。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其车队的现代化升级,更是一次高调的品牌重塑,意在将赫兹打造为环保、科技出行的代名词。 2021年11月,新赫兹以新的股票代码“HTZ”在纳斯达克交易所重新上市。那些在破产期间疯狂炒作旧股票的投资者,与这场新生盛宴无缘,而卡尔·伊坎也早已黯然离场。
赫兹的案例,为所有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血泪写成的教训。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多次警告投资者,要避开那些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本且受经济周期影响巨大的行业,比如航空和汽车制造。赫兹完美地符合了这些特征。高杠杆和强周期性结合在一起,就像在钢丝上跳舞,顺风时或许能舞姿优美,一旦风向逆转,就是万丈深渊。真正的优秀企业,应该拥有强大的内生现金流和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能够轻松穿越经济的冬天。
在破产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赫兹的股价持续下跌,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看起来“很便宜”。然而,便宜并非买入的充分理由。一个股价便宜的公司,可能是暂时落难的“白天鹅”,也可能是一路走向消亡的“丑小鸭”。后者就是所谓的“价值陷阱”。赫兹的案例告诉我们,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不能只看价格,更要深入分析其商业模式的稳固性、护城河的深度以及面对颠覆性创新时的应变能力。
赫兹破产后的股价狂舞,是金融市场非理性行为的极致体现。投资者必须牢记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常识:债务优先,股权次后。在破产程序中,公司需要先用其所有资产清偿所有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债券等),只有在清偿完所有债务后,如果还有剩余资产,才会轮到股东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破产公司的资产都不足以覆盖其债务,因此股东的权益会全部清零。购买一家已申请破产公司的股票,无异于购买一张作废的彩票,这是纯粹的赌博,而非投资。
许多投资者买入赫兹,是因为看到了卡尔·伊坎这样的大佬也在其中。然而,即便是投资大师也会犯错。盲目地“抄作业”,而不去独立思考和研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投资行为。你可能不知道大佬买入的全部理由,更不知道他何时会改变主意卖出。最终,当风险暴露时,你可能成为最后一个接盘的人。独立思考,是你作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品质。 总之,赫兹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商业世界的残酷、资本市场的非理性,也为价值投资者指明了何为真正的安全边际和护城河。研究赫兹,远比阅读十本教科书更能让你理解投资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