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场套利 (Cross-Market Arbitrage),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但它的核心思想你一定不陌生,我们通俗地称之为“搬砖”。 想象一下,同一种商品,比如一款最新款的手机,在A城市卖5000元,在B城市却因为供不应求卖到了5500元。如果你能迅速在A城买入,然后马上到B城卖掉(假设路费和时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500元的差价就稳稳地进了你的口袋。这就是最朴素的套利。跨市场套利就是把这个“搬砖”行为应用在金融市场里:利用同一种或本质相同的金融资产在不同市场(比如不同国家的交易所、场内与场外市场)出现的价格差异,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近乎无风险的利润。这个行为的存在,本身也是市场有效性的“啄木鸟”,它的最终结果是让价格趋于一致,这背后遵循着经济学中的一价定律。
市场并非完美,价格差异的“裂缝”时常出现,主要原因有:
让我们把场景切换到球鞋市场。小明发现,某款限量版球鞋在官方发售地的A商城标价1200元,但在二手交易平台的B平台上,由于炒作,价格已经高达1800元。
这个小剧场和金融市场的跨市场套利如出一辙。例如,当某只A+H股的H股价格,在换算汇率后,比A股价格便宜很多时(即存在较高的A/H股溢价),理论上就存在买入H股、卖出A股的套利空间。当然,现实操作远比这复杂,需要考虑资金跨境的成本和限制。
对于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纯粹的跨市场套利并非其核心关注点。
在今天的金融市场,想要靠纯粹的跨市场套利赚钱,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极其困难。 原因在于: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与其在狭窄的价格裂缝中与超级计算机赛跑,不如把“套利”的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价值投资本身,就是一场更宏大的“套利”——在市场先生(Mr. Market)报出非理性的低价时,买入优秀公司的内在价值。 这个“价差”更宽厚,也更能穿越时间的考验,这才是属于普通投资者最值得参与的“搬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