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这是一个源于社会科学的概念,听起来有点学术,但道理却异常朴素。它指的是,一旦你选择了某条道路,过去的选择就会像惯性一样,锁定你未来的方向,哪怕后来出现了更好、更优的道路,你也很难(或者说转换成本极高)再去改变。就好像一列火车上了铁轨,只能顺着轨道往前开,想换条道?可没那么容易。这种现象在技术发展、制度变迁乃至我们每个人的投资决策中都屡见不鲜,是我们投资路上一个需要时刻警惕的“隐形陷阱”。
要理解投资中的路径依赖,我们不妨先看看生活中有趣的例子:
在投资世界里,路径依赖更像一个温柔的陷阱,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偏离理性的航道。
很多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比如,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靠追逐热门概念股赚到了第一桶金。于是,这种“追热点”的模式就成了他的路径依赖。当市场风格切换,进入到考验企业内在价值的震荡市或熊市时,他仍然固守着老方法,结果可能就是不断亏损。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了阻碍他适应新环境的枷锁。这背后,其实是认知偏误在作祟。
这是路径依赖在投资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假设你以100元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后来它跌到了50元。从理性的价值投资角度看,你应该重新评估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判断它未来的价值。但很多人会这样想:“我已经亏了50%了,现在卖就真的亏了,我得等它涨回来。” 这个“等它涨回来”的想法,就是被过去“100元买入”这个行为绑架了。你的决策依据不再是公司未来的潜力,而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的亏损。这就是典型的被沉没成本(Sunk Cost)拖入了路径依赖的泥潭。
坚守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但它也可能演变成一种路径依赖。比如,一位投资者对传统银行业非常了解,并通过投资银行股获得了不错的回报。这很好。但如果他因此对所有新兴的科技、互联网金融模式都抱持排斥态度,拒绝学习和理解,那么他的“能力圈”就成了一个“舒适圈”,一条让他无法前行的旧路径。当行业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时,这种依赖会让他错失伟大的公司,甚至守着旧时代的“价值股”一同沉沦。
认识到路径依赖的存在,是战胜它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打破这种思维定势。
定期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今天手握的是现金,我还会以当前的价格买入这只股票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剑,能瞬间斩断你和过去决策之间的情感纠葛,迫使你站在一个全新的、零基础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这笔投资的合理性。这能有效地帮你摆脱路径依赖,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已经投进去且亏损的钱是沉没成本,它已经消失了,不应该影响你未来的决策。真正需要你关心的是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与其把资金困在一个不断下沉的泥潭里,等待一个渺茫的“回本”机会,不如思考:“把这些钱投到别处,会不会有更好的回报?” 思维从关注过去(沉没成本)转向关注未来(机会成本),是跳出陷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