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轧空

轧空 (Short Squeeze),又称‘逼空’或‘挟仓’。这是一个在资本市场上颇具戏剧性的现象。当一只股票卖空比例很高时,如果股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意外地大幅上涨,就会迫使那些卖空的投资者(空头)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买回股票来平仓,以限制自己的亏损。这种被迫的回补行为,本身又会形成巨大的买盘,进一步推高股价,形成一个“空头踩踏空头”的恶性循环。就像拧一块湿毛巾,越拧,挤出的水(空头)越多,这就是“轧空”名字的生动由来。

轧空是如何发生的?

轧空的剧情通常遵循一个经典的三幕剧结构:

轧空的“燃料”:关键指标

想知道一场轧空风暴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可以观察一些关键指标,它们就像是风暴来临前的气象数据。

空头净额比率 (Short Interest Ratio)

这个指标告诉你,市场上被卖空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流通股本的百分比。比率越高,意味着“空头”阵营越拥挤,潜在的“燃料”也就越多。通常认为,超过20%的空头净额比率就属于非常高的水平,为轧空提供了温床。

空头回补天数 (Days to Cover)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在当前的平均交易量下,所有空头需要多少天才能全部买回股票平仓。计算公式是:空头总量 / 股票的日均成交量。这个数字越大,意味着空头们“逃生通道”越狭窄。一旦股价上涨,他们很难在不显著推高股价的情况下离场,更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轧空”这场资本狂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