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偏差(Recency Bias),是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它指的是我们倾向于过分看重近期发生的信息和事件,并以此为基础来推断未来的走向,而相对忽视了那些更早发生或更具长期性的数据。在投资领域,这种偏差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投资者常常被最近的市场走势、新闻头条或个人投资组合的表现所左右,错误地将短期的趋势当成永恒的规律。这就好比一个只根据昨天是晴天就断定未来一年都不会下雨的“天气预报员”,其预测的准确性可想而知。这种思维捷径虽然能帮助我们快速决策,但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中,它往往是导致“追涨杀跌”、做出非理性判断的罪魁祸首。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车。你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方路况和紧随其后的几辆车上,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让你仅凭后视镜里过去五分钟的路况,来规划接下来五十公里的全部路线,那无疑是荒谬且危险的。然而,在投资中,无数人正在无意识地做着类似的事情。近因偏差就是这样一面“认知后视镜”,它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只看得到最近的风景。 这种偏差的根源深植于我们的大脑构造。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与另一种名为“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思维捷径密切相关。近期发生的事件在我们的记忆中更加鲜活、生动,更容易被大脑“提取”,因此我们不自觉地赋予了它们更高的权重。一场刚刚经历的暴跌所带来的恐惧感,远比书本上记载的十年前的熊市要真实得多。
在持续上涨的牛市中,近因偏差会化身为贪婪的催化剂。当投资者每天打开账户都看到一片红色(上涨)时,大脑会不断强化一个信念:“市场会一直涨下去”。
硬币的另一面,是在市场下跌的熊市中,近因偏差又会摇身一变,成为恐惧的放大器。当市场持续下跌,亏损的痛苦会让投资者完全被悲观情绪笼罩。
近因偏差就像一个潜伏在投资者身边的幽灵,时刻引诱我们犯下各种错误。我们可以将其具体表现归纳为以下“七宗罪”:
每年,市场上总会涌现出一些业绩惊人的“明星基金经理”或表现亮眼的热门板块(如前几年的新能源、半导体)。近因偏差会驱使大量投资者将资金从表现平平的基金转移到这些“冠军”身上。然而,无数研究表明,过去的业绩并不能预示未来的回报。这种资金的涌入往往会推高相关资产的价格,使其变得昂贵,从而为后来的投资者埋下亏损的伏笔。
当某个行业或某几只股票在短期内带来丰厚回报时,投资者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就是“财富密码”。他们可能会抛售其他行业的资产,将投资组合重度集中在这几个“宠儿”身上,完全背弃了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基本原则。这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一旦风口过去,篮子掉落,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判断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低于该价值的价格买入。而近因偏差则让投资者的目光聚焦于短期的价格动量。他们关心的是股价K线图的角度是否够陡,而不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健康、是否拥有宽阔的护城河。这完全违背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所倡导的,将股票视为企业所有权份额的理念。他虚构的市场先生(Mr. Market)就是一个近因偏差的极端患者,他的报价完全取决于当天的心情,而价值投资者要做的,正是利用他的情绪化,而非被他感染。
追逐热点必然导致频繁的买卖操作。今天买入新能源,明天看到元宇宙火了又换仓过去。每一次交易,投资者都需要支付佣金、税费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交易成本,在日积月累之下,会像白蚁一样,悄无声息地侵蚀掉你的投资回报。
“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这是巴菲特的名言,也是逆向投资策略的精髓。真正的投资大师明白,最佳的买入时机往往出现在市场极度悲观、优质资产被错误定价的时候。然而,近因偏差会让你在此时感到恐惧和麻木,因为你眼前所见全是下跌和亏损。它会阻止你在“打折季”勇敢地出手,从而让你与伟大的投资机会擦肩而过。
没有任何一种投资策略能在所有时间都战胜市场。价值投资策略可能会在某些由投机情绪主导的年份里,表现落后于市场指数或成长股策略。近因偏差会使投资者因为一两年的“跑输”而对一个经过数十年验证的、行之有效的长期策略产生怀疑,并最终放弃它,转而去追逐当下最时髦的投资方法。这种摇摆不定,是实现长期复利的最大障碍。
归根结底,近因偏差是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所揭示的众多非理性行为的导火索。它放大了我们的贪婪与恐惧,让我们从一个理性的分析者,退化成一个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的“提线木偶”。
认识到近因偏差的存在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毒剂”来对抗它。幸运的是,价值投资的整个框架,本身就是对抗这类认知偏差的强大武器。
对抗“近期”的最佳方法,就是拥抱“长期”。
纪律是理性的防火墙,能有效隔离情绪的干扰。
这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将你的研究重心从预测股价走势,转移到分析企业本身上来。
主动培养与主流情绪对抗的思维习惯。
用白纸黑字记录下你每一笔重要交易的决策逻辑。详细写下你为什么在此时、以此价格买入或卖出某只股票。一段时间后,回头翻阅你的投资日记。你会清晰地看到,哪些决策是基于深入研究和理性判断,哪些又是被近因偏差所驱动的一时冲动。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过程。
“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敲你的门,报出一个他愿意买入或卖出你手中股票的价格。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极易受到近期消息的影响,是近因偏差的完美化身。当市场一片大好时,他会兴高采烈地报出天价;当市场风雨飘摇时,他又会极度沮丧地给出“跳楼价”。 一个聪明的价值投资者,不会去预测“市场先生”明天的心情,更不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相反,他会把“市场先生”当作一个合作伙伴。当“市场先生”因近因偏差而犯错,报出过于离谱的价格时,投资者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交易。 因此,理解并克服近因偏差,是每一位立志于长期投资成功的普通投资者的必修课。它要求我们对抗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弱点,用历史的眼光、严谨的纪律和独立的思考,最终成为“市场先生”的朋友,而非被其情绪所奴役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