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卖通 (AliExpress),是阿里巴巴集团于2010年推出的面向全球市场的跨境零售电商平台。它常被形象地称为“国际版淘宝”。速卖通的核心商业模式是连接中国乃至全球的中小企业卖家与海外终端消费者,允许他们直接向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销售商品。作为一个平台,它不直接销售商品,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服务。速卖通以其极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著称,尤其在俄罗斯、巴西、西班牙、法国等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是全球电子商务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速卖通诞生之前,阿里巴巴的国际化业务主要由其第一个业务板块——阿里巴巴国际站 (Alibaba.com) 承载。这是一个典型的B2B(企业对企业)平台,主要服务于中国的出口商和海外的采购商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然而,创始人马云和他的团队敏锐地观察到,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一种新的模式正在崛起:中国的工厂和商家可以直接将商品卖给终端消费者,从而绕开海外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重中间环节。 这种模式的转变,其本质是价值链的重塑。传统的出口贸易链条长、效率低,每一层中间商都会加上自己的利润,最终导致消费者购买价格高昂。而速卖通所代表的B2C(企业对消费者)跨境电商模式,极大地缩短了这一链条。这不仅让海外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也让中国的中小卖家获得了更高的利润空间和直接接触市场的机会。从投资角度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模式创新创造巨大价值的案例,符合价值投资寻找“好生意”的根本逻辑。
速卖通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商业模式建立在三大核心支柱之上,这三大支柱共同构筑了它的竞争力。
与亚马逊 (Amazon) 既有第三方平台又有大量自营业务的混合模式不同,速卖通从一开始就坚持纯平台模式。这意味着它本身不持有库存,不直接参与商品的销售和物流。它的角色是搭建一个繁荣的线上市场,并制定规则,通过向卖家收取佣金和提供增值服务(如广告、营销工具)来盈利。 这种“轻资产”模式有几个显著的优点,是沃伦·巴菲特等投资大师所偏爱的:
“花更少的钱,买到同样好的东西”是全球消费者共同的朴素愿望。速卖通的核心吸引力,正是极致的性价比。这背后,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无与伦比的制造业优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建立在国家级产业优势基础上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非常坚实的竞争壁垒。
跨境交易有两大天然的痛点:支付和物流。如果一个巴西用户想买一个深圳卖家的手机壳,如何安全地用巴西雷亚尔支付给只收人民币的卖家?包裹又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跨越半个地球送达? 阿里巴巴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这种生态协同是单个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它展示了分析一家公司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主营业务,而应审视其所在生态系统为其提供的综合赋能。
速卖通的销售数据,就像是全球大众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它实时反映着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偏好迁移和经济状况。这为我们提供了超越宏观经济报告的、更具颗粒度的洞察。
速卖通是阿里巴巴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棋子之一,其表现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增长天花板。因此,持续跟踪和评估速卖通的护城河变化,是持有或考虑投资阿里的投资者的必修课。 它的护城河并非坚不可摧,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需要冷静分析: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速卖通原有的供应链优势、生态协同优势是否依然稳固?它能否在保证用户体验和应对价格战的同时,维持健康的盈利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其长期价值。
投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风险的全面认知之上。速卖通作为一家全球化平台,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全球性的复杂特征。
研究速卖通这样的企业,最终要回归到投资的本质,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投资智慧。